沁園春·靈山齊庵賦時筑偃湖未成①
【題解】
這首詞大約作于公元1196年(宋寧宗慶元二年),辛棄疾被罷官落職閑居帶湖之時,寫的是上饒西部的靈山風(fēng)景。詞中上片寫靈山的山水、橋月、松林風(fēng)雨的環(huán)境清幽,恰好與作者的小茅廬構(gòu)成了幽靜之美;下片寫自己處于千峰奇秀的大自然之中的切身感受。全詞著筆寫景,但又不同于一般描寫山水之作,它極少實寫山水的具體形態(tài),而是用虛筆傳神寫意,以此來表達(dá)作者對山水的熱愛之情。
【原文】
疊嶂西馳,萬馬回旋,眾山欲東。正驚湍直下②,跳珠倒濺③;小橋橫截,缺月初弓④。老合投閑⑤,天教多事,檢校長身十萬松⑥。吾廬小,在龍蛇影外⑦,風(fēng)雨聲中。
爭先見面重重,看爽氣、朝來三數(shù)峰⑧。似謝家子弟,衣冠磊落⑨;相如庭戶,車騎雍容。我覺其間,雄深雅健⑩,如對文章太史公?。新堤路,問偃湖何日,煙水濛濛?
【注釋】
①靈山:位于江西上饒境內(nèi)。古人有“九華五老虛攬勝,不及靈山秀色多”之說,足見其雄偉秀美之姿。齊庵:當(dāng)在靈山,疑即詞中之“吾廬”,為稼軒游山小憩之處。偃湖:新筑之湖,時未竣工。②驚湍(tuān):急流,此指山上的飛泉瀑布。③跳珠:飛泉直瀉時濺起的水珠。④缺月初弓:形容橫截水面的小橋像一彎弓形的新月。⑤投閑:指離開官場,過閑散的生活。⑥檢校:巡查、管理。長身:身材高大。此指松樹高大的樣子。⑦龍蛇影:此指如龍蛇般彎曲的松樹影。⑧爽氣朝來:迎著朝霞來到這里,會感到群峰送爽,沁人心脾。⑨磊落:儀態(tài)俊偉而落落大方。形容胸懷坦蕩。⑩雄深雅健:指雄放、深邃、高雅、剛健的文章風(fēng)格。?太史公:司馬遷,字子長,西漢著名的史學(xué)家和文學(xué)家,曾繼父職,任太史令,自稱太史公。
【譯文】
重巒疊嶂的山峰向西奔馳而去,就像千萬匹戰(zhàn)馬回旋一般,忽然之間,眾多的山巒又要掉頭向東而去。奔馳間正巧有湍急的水流飛泄直下,驚得蹦跳的水珠雜亂地四處飛濺;一座小橋凌空橫架,阻截在急流經(jīng)過的地方,看上去像一輪殘缺的月亮,又像一彎剛剛拉開的弓。人老了,最合宜的應(yīng)該是,就此過過閑散的日子,可老天偏偏叫我多多管事,來掌管這滿山十萬之多高大的青松。我的茅廬很小,坐落在枝干盤曲如龍蛇的松樹影子之外,卻難逃在風(fēng)雨交錯的呼嘯聲之中。
云霧消散,重巒疊嶂爭著露出面容與人相見,此刻能看到朝霞如輕紗籠罩一般,清新涼爽的空氣從一座座山峰撲面而來。座座山峰好似謝家子弟,衣著得體,儀態(tài)俊偉而落落大方;又像是司馬相如的庭院府邸,以及所乘的車騎座駕一般雍容華貴。我忽然覺得身在其中,有如面對太史公司馬遷的文章一樣,無比的雄渾深邃,典雅剛健。我獨自行走在剛剛修好的湖堤路上,試問偃湖,什么時候才能展現(xiàn)出煙水朦朧的美好景象呢?
上一篇:辛棄疾《沁園春·帶湖新居將成》題解,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辛棄疾《清平樂·博山道中即事》題解,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