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陵王·賦一丘一壑①
【題解】
此詞約作于慶元元年(1195)秋,當時辛棄疾二度被罷官閑居上饒。這一年瓢泉新居剛建成,但尚未遷移居住。全詞通過對即將歸隱之處各種美景的描寫,以及作者樂觀看待生活的灑脫,表達了他對之前入仕以后仕途不暢的悔思與落職的怨憤,以及回歸現實以后的笑傲泉林,不以窮達為懷的快意人生風采。本詞語言豪放,采用擬人、用典等手法,借物抒情,體現了作者曠遠豁達,淡泊人生的志趣以及退隱之樂。
【原文】
一丘壑,老子風流占卻②。茅檐上,松月桂云,脈脈石泉逗山腳。尋思前事錯,惱殺晨猿夜鶴③。終須是、鄧禹輩人④,錦繡麻霞坐黃閣。
長歌自深酌。看天闊鳶飛,淵靜魚躍⑤。西風黃菊香噴薄。悵日暮云合,佳人何處⑥,紉蘭結佩帶杜若⑦。入江海曾約。
遇合⑧。事難托。莫擊磬門前,荷蕢人過⑨,仰天大笑冠簪落⑩。待說與窮達?,不須疑著。古來賢者,進亦樂,退亦樂。
【注釋】
①一丘一壑:一般泛指適于隱居之處。班固《漢書·自敘傳》:“漁釣于一壑,則萬物不奸其志;棲遲于一丘,則天下不易其樂。”班固是東漢史學家班彪之子,字孟堅,自幼聰慧,9歲能屬文誦詩賦,13歲時得到當時學者王充的賞識,16歲入太學就讀,所學無長師,不死守章句,只求通曉大義。及長,貫通群書,諸子百家之言無不窮究。在父親的影響下研究史學。此當借指帶湖或瓢泉居所的山水。②風流:有才學而不拘禮法的風度。灑脫放逸;風雅瀟灑。占卻:是指占有、擁有的意思。③晨猿夜鶴:語出《北山移文》。④鄧禹:字仲華,今河南南陽新野人,東漢初年軍事家,“云臺二十八將”第一位。輔佐劉秀稱帝,24歲即拜為大司徒。麻霞:色彩斑斕。黃閣:指丞相府。⑤“看天闊鳶飛”兩句:喻心境之舒展自在如鷹飛藍天。語出《詩經·大雅·旱麓》:“鳶飛戾天,魚躍于淵。”鳶(yuān):鷹。⑥悵:悵然,惆悵之意。佳人:美好的人。指君子賢人。⑦紉(rèn)蘭:語出《楚辭·離騷》:“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后以此比喻人品高潔。杜若:香草名。《楚辭·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⑧遇合:遇見;碰到。此指得到君主的賞識。⑨“莫擊”兩句:勿效孔子擊磬于衛,惟恐不為人知。典出《論語·憲問》:“子擊磬于衛,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曰:‘有心哉,擊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則厲,淺則揭。’子曰:‘果哉!末之難矣。’”磬(qìng):古時一種打擊樂器。荷蕢(kuì)人:挑著草筐之人。蕢:草編的筐子。⑩“仰天”句:《史記·滑稽列傳》:“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纓索絕。”此借喻笑傲林泉,不以仕進為懷。冠簪(guān zān):使冠固定于發髻上的簪子。也可解釋為仕宦。?窮達:指人生路上的困頓與顯達。
【譯文】
放眼瓢泉的一山一水,灑脫放逸的我有幸擁有了這里的流風余韻。茅屋檐上,松樹和桂樹間都有云月相伴,脈脈含情的山泉潺潺流淌,歡快地在山腳下逗留玩耍。此情此景不禁沉思,悔恨我當初身入仕途卻是一場錯。無形中惹惱了晨猿夜鶴。追求功名最終必定是東漢鄧禹之輩的事情,只有他那樣得到君王賞識的人,才能穿著色彩斑斕的錦衣繡服,穩穩坐在丞相府之上。
而我只能是獨自豪飲,在山野里高聲放歌。閑來坐看天空廣闊,鳶鷹翱翔,欣賞深淵寧靜,魚兒跳躍。聞一聞西風中黃菊和香草隨風飄來的香味。可有時也不禁令人惆悵不已,眼見日近黃昏,云兒合攏,那些賢人君子卻不知道身在何處,我只能像屈原一樣以蘭花結佩,帶杜若芳草。不知瓢泉的清清之水,可否還記得,在你流入江河之前,我們曾經有過的約定。
得到君主賞識這是一種很難得的際遇。這種事也很難有憑托。不要效仿孔子擊磬于衛那樣,唯恐不為人知。就算是偶然有挑草筐之人路過,只不過是會招來一場仰天大笑,嘲笑你仕宦不暢,冠簪脫落。說起人生中的困頓與顯達,不需要懷疑迷茫。自古以來,都是以古代的賢者為師,爭取進身仕宦也要快樂,退隱田園也要快樂。
上一篇:辛棄疾《蘭陵王·恨之極》題解,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辛棄疾《卜算子·尋春作》題解,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