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賓王
駱賓王(約640~684),字觀光,祖籍婺州義烏(今屬浙江)。幼時人稱神童,七歲便能成詩。永徽(650~655)年間,為道王李元慶府屬,任禮郎。后被貶從軍,于西域戍邊,曾入蜀地征戰云南。儀鳳三年(678)入朝任侍御史,后被誣入獄。出獄后,曾游歷于幽燕并再度從戎。調露二年(680),出任臨海丞。光宅元年(684),隨徐敬業于揚州參加兵變,十一月兵敗,下落不明。
在獄詠蟬
【原文】
西陸 ① 蟬聲唱,南冠 ② 客思深。那堪玄鬢 ③ 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注釋】
①西陸:指秋天。
②南冠:即楚冠,據《左傳·成公九年》記載,楚鐘儀被囚于晉國軍府時頭戴南冠,后世遂用南冠指囚徒。
③玄鬢:玄,黑色。玄鬢即是蟬的黑色翅膀,在此暗喻自己正值盛年。
【譯文】
墻外的秋蟬一聲聲凄鳴,激起我獄中人滿懷愁思。怎能忍受秋蟬扇動著烏黑的雙翅,來對我被誣人苦嘆悲吟。清晨露水太重,蟬有翅也難飛進;黃昏冷風陣陣,淹沒了蟬的叫聲。沒有人相信我高潔冰清,更有誰能代我表白冤情?
【鑒賞】
此詩是駱賓王在獄中所作。
首句以蟬聲開篇,描寫秋末冬初,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蟬凄涼的鳴叫聲。身陷囹圄的駱賓王聽到蟬鳴后,不禁感懷傷情。此句對仗嚴謹,音律優美。頷聯“不堪”與“來對”相互呼應,由蟬的現狀聯想到自己,表達內心的傷感和對朝廷黑暗的憤懣。“白頭吟”是古時樂府佳作,其內容是描寫一名被愛人拋棄的女子的哀怨心情,表現了她對專一愛情的渴望。詩人以此自喻,表明自己屢次被貶,仕途坎坷,多年來黑發漸漸斑白的凄涼現狀。詩人在獄中看到窗外的秋蟬仍是“玄鬢”,對比之下難免傷感。多年來,詩人為成就功業勞碌奔波,剛剛升任侍御史卻再次遭人陷害,抑郁之情油然而生。抒發了詩人被朝廷冷落,貶黜入獄后的悲憤。
頸聯看似說蟬,卻也是托物言己,把詩人多年來的坎坷經歷全然呈現。整句運用多處比喻,“露重”、“風多”即比喻周遭事物的不盡如人意;“飛難進”則是對詩人難以在官場有所作為的描寫;“響易沉”暗喻自己的觀點看法受到打壓。結尾以一句設問點明,自己雖擁有蟬的高潔品質,但卻含冤入獄,怨憤的情緒躍然紙上。
整首詩流暢自然,比喻精妙,托物言志,寓意深遠,是詠物詩中的佳作。
上一篇:駱賓王《于易水送人》原文、注釋、譯文、鑒賞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