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員外賢郎
少年何處去?負米上銅梁。
借問阿戎父,知為童子郎。
魚箋請詩賦,橦布作衣裳。
薏苡扶衰病,歸來幸可將。
【注】
負米: 《家語》:“子路見于孔子,曰:‘昔者由也事二親之時,常食藜藿之食,為親負米百里之外。”
銅梁: 《太平寰宇記》:“銅梁縣在合州西一百五十里,亦漢墊江縣地,宋改為宕渠縣,魏為石鏡之地。唐長安四年,刺史陳靖意以大足川僑戶輻湊,置銅梁縣,以銅梁山為名。”“銅梁山在合州石鏡縣南九里。左太沖《蜀都賦》云:‘外負銅梁于宕渠。’注云:‘銅梁,山名也。’按,其山出鐵及桃竹杖,東西連亙二十馀里,山嶺之上平整。遠望諸山,而此獨秀也。”
阿戎父: 劉孝標《世說》注:“《竹林七賢論》曰:初,阮籍與王戎父渾俱為尚書郎,每造渾,坐未安,輒曰:‘與卿語,不如與阿戎語。’造戎,必日夕而返。”
童子郎: 《后漢書·臧洪傳》:“洪年十五,以〔父〕功拜童子郎。”章懷太子注:“漢法,孝廉試經者拜為郎。洪以年幼才俊,故拜童子郎也。”又《左雄傳》:“雄奏征海內名儒為博士,又使公卿子弟為諸生。有志操者,加其俸祿。及汝南謝廉、河南趙建年始十二,各能通經,雄并奏拜童子郎。”又《黃琬傳》:“琬以公孫拜童子郎。”
魚箋: 王勃《七夕賦》:“握犀管,展魚箋。”
橦布: 左思《蜀都賦》:“布有橦花,面有桄榔。”劉淵林注:“橦華者,樹名橦,其花柔毳,可績為布也。出永昌。”《太平寰宇記》:“劍南道巂州有橦木,可以為布。”
薏苡: 《神農本草經》:“薏苡,味甘,微寒,主風濕痺,下氣,除筋骨邪氣,久服輕身益氣。”
上一篇:王維《送李判官赴江東》原文、注釋
下一篇:王維《送李太守赴上洛》原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