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詩 并序
苑咸
王員外兄以予嘗學天竺書,有戲題見贈。然王兄當代詩匠,又精禪理,枉采知音,形于雅作,輒走筆以酬焉。且久未遷,因而嘲及。
蓮花梵字本從天,
華省仙郎早悟禪。
三點成伊猶有想,
一觀如幻自忘荃。
為文已變當時體,
入用還推間氣賢。
應同羅漢無名欲,
故作馮唐老歲年。
【注】
梵字: 《西域記》:“詳其文字,梵天所制,原始垂則,四十七言,遇物合成,隨事轉用。”《法苑珠林》:“昔造書之主,凡有三人:長名曰梵,其書右行;次曰佉盧,其書左行;少者蒼頡,其書下行。梵、佉盧居于天竺,黃史蒼頡在于中夏。梵、佉取法于凈天,蒼頡因華于鳥跡,文畫誠異,傳理則同矣。仰尋先覺所說有六十四書,鹿輪轉眼,筆制區分。龍鬼八部,字體殊式。準梵及佉盧為世勝文,故天竺諸國謂之天書。西方寫經,同祖梵文。然三十六國,往往有異。譬諸中土,猶有篆籀之變體乎!”又云:“佛生天竺,彼土士族婆羅門者,總稱為梵。梵者,清凈也。承引光音色天。其光音天,梵世最為下。劫初來此,食地肥者,身重不去,因即為人。仍其本名,故稱為梵。語言及書,既象于天,是以彼云梵書、梵語。”
華省: 潘岳《秋興賦》:“獨展轉于華省。”
三點成伊: 佛書:“‘伊’字如草書‘下’字。”按《涅槃經》:“何等名為秘密之藏?猶如 字三點,若并則不成伊,縱亦不成,如摩酰首羅面上三目,乃得成伊,三點若別,亦不得成伊。我亦如是,解脫之法亦非涅槃,如來之身亦非涅槃,摩訶般若亦非涅槃,三法各異亦非涅槃。我今安住如是三法,為眾生故,名入涅槃,如世伊字。”
一觀如幻: 《菩薩瓔珞經》:“觀一切法,如空如幻。”
忘荃: 《莊子》:“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陸德明注:“荃,七全反。香草也,可以餌魚。”
間氣: 《春秋演孔圖》:“正氣為帝,間氣為臣。”
羅漢: 《四十二章經》:“常行二百五十戒,進止清凈,為四真道行,成阿羅漢。阿羅漢者,能飛行變化,曠劫壽命,住動天地。”《隋書》:“羅漢者,出入生死,去來隱顯,而不為累。”
馮唐: 《史記》:“馮唐以孝著,為中郎署長,事文帝,拜為車騎都尉。景帝立,以唐為楚相,免。武帝求賢良,舉馮唐。唐時年九十馀,不能復為官,乃以唐子馮遂為郎。”
上一篇:王維《登辨覺寺》原文、注釋
下一篇:王維《納涼》原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