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賜史供奉曲江宴應(yīng)制
侍從有鄒枚,瓊筵就水開 ① 。
言陪柏梁宴,新下建章來 ② 。
對酒山河滿,移舟草樹回。
天文同麗日,駐景惜行杯。
【校】
①就,《唐詩品匯》作“向”。
②下,《文苑英華》作“自”。
【注】
供奉: 《唐書》:“玄宗以中書務(wù)劇,文書多壅滯,乃選文學(xué)之士,號翰林供奉,與集賢院學(xué)士分掌制詔書敕。開元二十六年,又改翰林供奉為學(xué)士,別置學(xué)士院,專掌內(nèi)命。”
曲江: 康駢《劇談錄》:“曲江池,本秦世隑洲。開元中疏鑿,遂為勝景。其南有紫云樓、芙蓉苑,其西有杏園、慈思寺。花卉環(huán)周,煙水明媚,都人游玩,盛于中和、上巳之節(jié),彩幄翠幬,匝于堤岸,鮮車健馬,比肩擊轂。上巳即宴賜臣僚,京兆府大陳筵席,長安、萬年兩縣以雄盛相較,錦繡珍玩無所不施,百辟會于山亭,恩賜太常及教坊聲樂。池中備彩舟數(shù)只,惟宰相、三使、北省官與翰林學(xué)士登焉。每歲傾動皇州,以為盛觀。入夏則菰蒲蔥翠,柳陰四合,碧波紅渠,湛然可愛。好事者賞芳辰,玩清景,聯(lián)騎攜觴,亹亹不絕。”《長安志》:“升道坊龍華尼寺南有流水屈曲,謂之曲江。其深處下不見底。司馬相如賦云‘臨曲江之隑州’,蓋其所也。”《雍錄》:“唐曲江本秦隑州,至漢為宣帝樂游廟,亦名樂游苑,亦名樂游原。基地最高,四望寬敞。隋營京城,宇文愷以其地在京城東南隅,地高不便,故闕此地不為居人坊巷,而鑿之為池,以厭勝之。又會黃渠水自城外南來,可以穿城而入,故隋世遂從城外包之入城為芙蓉池,且為芙蓉園也。長安中太平公主于原上置亭游賞,后賜寧、申、岐、薛王。正月晦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京城士女咸即此祓禊,帟幕云布,車馬填塞,詞人樂飲歌詩。漢武帝時,池周圍六里馀;唐周七里,占地三十頃,又加展拓矣。地在城東南升道坊龍華寺之南。”
侍從: 班固《西都賦》:“言語侍從之臣。”
鄒枚: 鄒陽、枚乘也。《水經(jīng)注》:“梁王與鄒、枚、司馬相如之徒極游于其上。”
柏梁宴: 《三輔黃圖》:“柏梁臺,武帝元鼎二年春起。此臺在長安城中北闕內(nèi)。《三輔舊事》云:‘以香柏為梁也。帝嘗置酒其上,詔群臣和詩,能七言詩者乃得上。’”
建章: 《三輔黃圖》:“建章宮在未央宮西長安城外。”
麗日: 庾信詩:“朱簾卷麗日,翠幕蔽重陽。”
上一篇:王維《奉和圣制登降圣觀與宰臣等同望應(yīng)制》原文、注釋
下一篇:王維《奉和圣制送不蒙都護(hù)兼鴻臚卿歸安西應(yīng)制》原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