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旦作和戴主簿
【原文】
虛舟[1]縱逸棹,回復遂無窮。發歲[2]始俛仰[3],星紀[4]奄將中。南窗罕悴[5]物,北林榮且豐。神淵[6]寫時雨[7],晨色奏[8]景風[9]。既來孰不去[10],人理固有終。居常[11]待其盡,曲肱[12]豈傷沖[13]。遷化或夷險[14],肆志無窊隆[15]。即事如已高[16],何必升華嵩[17]?
【注釋】
[1]虛舟:季節。全句意為光陰迅速流轉。
[2]發歲:一年的開始?!冻o·九章·思美人》:“開春發歲兮,白日出之悠悠?!?/p>
[3]俛(fǔ)仰:俯仰。俛,這里通“俯”。
[4]星紀:歲月。
[5]悴:憔悴。
[6]神淵:深淵。
[7]時雨:及時之雨。
[8]奏(còu):通“湊”,聚合。
[9]景風:南風。
[10]既來孰不去:有生必有死。來去,代指生死。
[11]居常:處常,意為安貧樂道?!读凶印ぬ烊稹罚骸柏氄呤恐R?,死者人之終也,處常待終,當何憂哉?”
[12]曲肱:彎臂?!墩撜Z·述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贝敢环N安貧樂道的生活態度。
[13]沖:虛靜。《老子》:“道沖,而用之或不盈。”
[14]遷化或夷險:在變化中,生命時平靜時險峻。
[15]窊(w?。┞。悍摚旱停宦。焊摺?/p>
[16]即事如已高:這種人生態度已升華得如此之高。
[17]華嵩:華山與嵩山,據傳為成仙之地。
【譯文】
光陰流轉,稍縱即逝,循環往復沒有終點。開年以來尚在俯仰之間,忽然一年過去將近一半。南面窗戶很少能見到憔悴的植物,北邊樹林又繁榮茂盛。深淵中瀉下及時之雨,清晨之色又與南風相約而至。人有生必有死,這是生命法則,人生必然走向終點。過著安貧樂道的生活,等候生命的終點,在這一過程中靜靜體悟生命的沖虛之道。在變化中,生命時平靜時險峻,唯有自由之心,才對世事窮通無所掛礙。但愿這種人生態度已升華得如此之高,又何必登上華山與嵩山以位列仙班?
【賞析】
題目中的五月旦指的是五月初一,“戴主簿”已不可考。此詩作于公元413年,即東晉義熙九年,盡管江東有桓溫、劉裕等人的政治博弈,但顯然沒有波及作者居住的潯陽(今江西九江一帶),而作者徹底歸隱已有七八年了。從字里行間我們不難看出,陶淵明過得還算平靜,暴風驟雨式的連天烽火或改朝換代的大事沒有在他的詩里出現。盡管現實生活披荊斬棘艱難不易,作者還是開始了對于真正玄學的探索。這首詩,可以視為作者在玄學之旅上求索的札記。
開頭兩句氣勢恢宏:“虛舟縱逸棹,回復遂無窮?!备锌畾q月流逝的迅速,也為全詩定下了昂揚的格調?!鞍l歲始俛仰,星紀奄將中”。從下文看來,這首詩應該是投入地耕種,并因此而有所體悟。
接下來的四句對偶,在意境上融情于景,并與下文有著更為深遠的呼應:“南窗罕悴物,北林榮且豐”,樹木長得蔥籠茂盛,更為絕妙的是下面兩句:“神淵寫時雨,晨色奏景風”,其中以“景風”代“南風”,表明作者尤為珍重這一晨景,甚至不忍打擾,同時,“寫”“奏”這兩個動詞寫活了清晨的景色,仿佛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在揮灑時雨奏起樂章鼓動南風。全句讀起來歷歷如畫,景色呼之欲出。
作者的目的顯然不在景物上,所以筆鋒一轉,寫到生死:“既來孰不去,人理固有終”,人有生必有死,這是生命法則,怎么辦呢?“居常待其盡,曲肱豈傷沖”,詩人愿意過著安貧樂道的生活,并靜下心來安心體味“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勞動中的疲憊與快樂,和“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的靜坐時的安寧和至樂,在這一過程靜靜體悟生命的沖虛之道,等待著生命終點的到來。詩句中兼引了儒道兩家的經典,表達了作者安貧樂道樂天知命的胸襟與情懷。
一個人在生命的各個階段因著外境的不同而有著不同的體悟。在這里,詩人從容典雅地表現超脫曠達的一面,呼應了寫景那四句的暗示。一個人心是莊嚴的,那么他看到的甚至是感受到的,也必然是美好的。
“遷化或夷險,肆志無窊隆”,在變化中,生命時平靜時險峻,唯有自由之心,才對世事的窮通變遷無所掛礙。從中可以看出詩人正試圖努力到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境界?!凹词氯缫迅?,何必升華嵩?”但愿這種可以如此超脫地俯瞰自己的人生,又何必位列仙班?依舊呼應了寫景的那四句:“南窗罕悴物,北林榮且豐。神淵寫時雨,晨色奏景風。”作者希望能始終保持如此祥和安寧的狀態。這應該是作者畢生的所求。
全詩從感慨時間流逝,過渡到對清澈明亮的景色的描寫,然后感慨死生,最后升華到對于生死的豁達。并且,情感上有著深刻而自然的呼應。全詩渾然天成,格調高遠而無俗筆,貫注著虛靜之氣,令人讀來感到身心安寧。
上一篇:陶淵明《于王撫軍座送客》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