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別離
【題解】
本篇選自《全唐詩》卷六百九十五。
韋莊(約836—910),字端己,長安杜陵(今陜西西安東南)人。唐末五代詩人、詞人。少孤貧力學,才敏過人。為人疏曠不拘,任性自用。曾任校書郎、左補闕等職。后入蜀,為王建掌書記。王氏建立前蜀,他做過宰相。終于蜀。他的詩詞都很著名,詩極富畫意,詞尤工。與溫庭筠同為“花間”重要詞人。有《浣花集》。
“古別離”是樂府《雜曲歌辭》舊題,內容多寫男女別離之情。
晴煙漠漠柳毿毿(1),不那離情酒半酣(2)。更把玉鞭云外指(3),斷腸春色在江南。
【注釋】
(1)毿毿(sān—):形容柳枝細密下垂的樣子。(2)不那(nuò):無奈。(3)玉鞭:華貴的馬鞭。云外:即言遙遠的江南。
【導讀】
《古別離》是一首抒寫離別之情的七言絕句。詩的第一、二句寫眼前離別時的情景。春光明艷,晴空上飄浮著一層淡淡的煙云,在柳枝披拂的大道口,正舉行著一場送別的酒宴。無奈分別在即,愁腸百結,這酒也喝得不暢快。第三、四句繼而寫想象中離別后對江南春景的感受。離人舉起華貴的馬鞭指向他此行將往的遠方——江南。想到此去江南,那里草長鶯飛,桃紅柳綠,春色更美。只是良辰美景難有人與之共享,因此江南春色愈美愈增加人的愁苦,使人痛斷肚腸。
這首詩虛實相生,成功地運用了“以樂景寫哀情”的反襯手法,把離人的悲苦之情表達得含蓄而婉轉。也許這就是這首詩勝于前人之處。
【思考】
“春色”令人想到鶯歌燕舞的美好景象,詩人卻用“斷腸”來修飾,你認為是否恰當?為什么?
上一篇:韋莊《菩薩蠻·紅樓別夜堪惆悵》表達作者什么情感,寫作背景,全文賞析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