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憑高眺遠)
中秋
憑高眺遠,見長空萬里,云無留跡。
桂魄[1]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
玉宇瓊樓[2],乘鸞(luán)[3]來去,人在清涼國。
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歷歷[4]。
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5]。
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便欲乘風,翻然[6]歸去,何用騎鵬[7]翼。
水晶宮里,一聲吹斷橫笛。
【注釋】
[1]桂魄:指月亮,傳說月中有一株五百丈高的桂樹。魄:月亮升起(或即落)時的光芒。
[2]玉宇瓊樓:見《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注。
[3]鸞(luán):傳說中鳳凰一類的鳥。據《異聞錄》載,唐玄宗游月中,見月宮有十幾個穿白衣的仙女乘著白鸞舞于桂樹下。
[4]歷歷:分明、清晰的樣子。
[5]“舉杯”二句:語出李白《月下獨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狈从沉?a href="http://www.tenkaichikennel.net/shiji/sushi/"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蘇軾的孤獨。
[6]翻然:飛動的樣子。
[7]鵬:傳說中的大鳥,一飛九萬里。
【譯文】
中秋
我站在高處縱目遠望,萬里長空沒有一絲云跡。明月冉冉升起,一碧無垠的秋空,沉浸在清冷的月光里。月中宮殿晶瑩如玉,仙女們乘著鸞鳳飛來飛去,生活在清涼的國度里。遙望月中的山川樹木,清晰可數,像畫圖般美麗。我不禁拍手狂歌,舉起酒杯邀請明月同醉。明月和我,再加我的影子,共有三位醉客。我在風露中翩翩起舞,不知月宮今夜是什么時節?我想乘著清風飛回月宮去,何必定要駕著大鵬的羽翼。在水晶般明凈的月宮里,我要盡情歌唱,不惜吹破橫笛。
【解析】
元豐五年(1082)中秋蘇軾在黃州賞月時作。上闋是中秋賞月引起的遐想:月中樓臺亭閣晶瑩壯麗,仙女們乘著鸞鳳飛翔,月中山川如畫,煙樹歷歷在目,境界遼闊高潔。下闋寫在月下起舞,禁不住想飛往月宮,在月宮盡情歡歌。蘇軾當時貶官黃州,政治處境很不利,但作品的基調卻是明朗的,表現了蘇軾的開闊胸懷。詞中描繪的美麗明凈的月宮跟蘇軾的現實處境形成鮮明對比,實際表現了他對理想生活的渴望。全詞清曠飄逸,充滿浪漫主義色彩,幾乎可與他的另一首中秋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媲美。但是《水調歌頭》還表現了對“人間”的留戀,這首詞卻全是對“清涼國”的向往,這是同他的政治處境進一步惡化分不開的。
上一篇:蘇軾《廬山開先漱玉亭》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