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黎眉州①
膠西高處望西川②,應在孤云落照邊。
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掃雨余天③。
治經方笑春秋學,好士今無六一賢④。
且待淵明賦歸去,共將詩酒趁流年⑤。
①熙寧九年(1076)作于密州。黎眉州:名錞,字希聲,慶歷六年進士,熙寧八年知眉州。紀昀評此詩云:“懸空擲筆而下,起勢極是超拔,三四接得有力,后四句亦沉著。”(《紀批》)
②膠西:指密州。西川:四川西部,指眉州,蘇軾故鄉。
③峨眉:山名,在今四川境內。
④“治經”二句:蘇軾自注:“公以《春秋》受知歐陽文忠公,公自號六一居士。”施元之注:“黎眉州希聲,治《春秋》有家法,文忠公(歐陽修)喜之。王介甫(安石)素不喜《春秋》,目為斷爛朝報。是時介甫方得志,故云‘治經方笑春秋學’。歐陽公有《送黎生還蜀》詩,故云‘好士今無六一賢’。”
⑤“且待”二句:蘇軾自謂欲效陶淵明辭官歸隱,與黎希聲一起飲酒賦詩。歸去,指《歸去來辭》。
上一篇:蘇軾《送春》注解
下一篇:蘇軾《薄薄酒二首(選一首)》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