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寄岑參
【題解】
據《舊唐書·玄宗本紀》《資治通鑒》記載,天寶十三載秋,長安一帶“霖雨積六十余日”,大雨成災,農田淹沒,關中饑荒遍野,堪稱“稼穡不可救”,然而宰相楊國忠卻取好莊稼來,向玄宗皇帝說:“雨雖多,不害稼也。”這首詩正作于這時期。岑參是杜甫好友,那時已辭安西四鎮節度幕府書記職,返長安。面對當前的局勢,杜甫以詩代柬,寄寓濃郁的深厚友情。
這屬于寄贈之作,相當于一封詩歌體的書信。杜甫在詩中,一方面表達重陽節不能共賞秋菊把酒論詩的遺憾與惋惜;一方面對于遭遇天災給蒼生帶來的苦難,所給予了一定的關懷和同情,以及對當時朝政的極度不滿與痛恨。
【原文】
出門復入門,雨腳但如舊①。
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②。
沉吟坐西軒,飯食錯昏晝③。
寸步曲江頭,難為一相就④。
吁嗟乎蒼生,稼穡不可救⑤!
安得誅云師,疇能補天漏⑥?
大明韜日月⑦,曠野號禽獸。
君子強逶迤,小人困馳驟⑧。
維南有崇山,恐與川浸溜。
是節東籬菊,紛披為誰秀⑨?
岑生多新語,性亦嗜醇酎⑩。
采采黃金花?,何由滿衣袖。
【注釋】
①復:是再三再四。因為雨所困,故方欲出門訪友,又復入門。雨腳:一作“兩腳”。但:只是。如:一作“仍”。
②泥活活:古讀“括”音,走在泥沼中所發出的聲音。思:想念。
③飯食錯昏晝:陰雨不辨昏晝,故飯食顛倒。昏晝:黃昏與白晝。
④寸步:是說離得很近。相就:主動靠近之意,即相互去拜訪。
⑤吁嗟乎:表嘆息,虛詞無實意。稼穡(jià sè):春耕為稼,秋收為穡,即播種與收獲,泛指農業勞動。
⑥誅:責罰。云師:云神,名豐隆,一說名屏翳。疇:古同“誰”。
⑦大明:即指日月的光輝。韜:韜晦。日夜下雨,故日月盡晦。
⑧君子:指朝廷官員。逶迤:猶委蛇,從容自得的樣子。《詩經·召南》:“委蛇委蛇,退食自公。”這句是說朝官雖有車馬,但上朝退朝,來往泥濘,也只能勉強擺出一副官架子。語含譏諷。按白居易《雨雪放朝》詩:“歸騎紛紛滿九衢,放朝三日為泥途。”可見唐代原有因大雨大雪而放假的說法,但這一年雨下了六十多天,當然不能總放朝。小人:指平民和仆役。他們都是徒步,所以困于奔走。馳驟:疾奔,這里指為生活而奔走。
⑨紛披:是盛開的樣子,為誰秀:因雨天不能賞玩,所以說“為誰秀”。
⑩新語:一作“新詩”。醇酎(chún zhòu):即醇酒,醇厚的美酒。
?采采:采了又采。黃金花:指菊花,古人多用菊花制酒。
【譯文】
今日,本想應邀出門前去造訪,卻又不得不返回門內,只因那密集落地的雨點依然下個不停。去往你家的道路太過泥濘,想去看望你,但此時無法啟行,日夜思念你,不禁使我容顏消瘦。
我獨自坐在西窗下深思不已,整日里魂不守舍,連吃飯也辨不清是黃昏還是白晝。雖然你我分住在曲江兩頭,我距您的住處并不遙遠,卻難得一見,無法相互拜訪敘舊。
唉!更加可悲嘆的是,天下那些受苦受難的老百姓,被兩個多月連日大雨淹毀的莊稼是無可挽救了。糧食絕收,百姓何以生存!真不知,怎么才能重重地責罰那可惡的云神,誰能去修補那蒼穹漏雨的天洞?
日和月隱去了光輝,使天地籠罩在陰暗之中,百姓凄苦,禽獸在空曠的原野里哀號。官員們雖有車馬,但上下朝時走在泥濘的雨中,也只能勉強裝出從容自得的樣子,而仆役和老百姓出行靠雙腳,所以只能是被困于泥濘之中,為了生活而艱難地來回奔走。
城南邊有座終南高山,恐怕此時也會被這大雨形成的急流淹沒漂走。現在正是重陽佳節登高望遠、采菊釀酒的好時候,你看這東籬的菊花盛開得多么美好,此時卻不能攜同友人一起欣賞,菊花啊菊花,不知你此時為誰開得這般雋秀?
我很欽佩岑生你有那么多新穎雋美的詩篇佳句,生性也是特別喜歡豪情暢飲香醇美酒。在這綿綿不休的雨中,眼看著繁盛的黃菊花神采依舊,而此時采擷定能制造出佳釀美酒,我想,你一定會采了又采,甚至是發愁怎樣才能裝滿你的衣袖。
上一篇:杜甫《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題解,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杜甫《可惜》題解,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