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舫齋記
【原文】
予至滑之三月①,即其署東偏之室②,治為燕私之居③,而名曰畫舫齋。齋廣一室,其深七室④,以戶相通,凡入予室者,如入乎舟中。其溫室之奧⑤,則穴其上以為明;其虛室之疏以達⑥,則欄檻其兩旁以為坐立之倚。凡偃休于吾齋者,又如偃休乎舟中。山石崷崒⑦,佳花美木之植列于兩檐之外,又似泛乎中流⑧,而左山右林之相映,皆可愛者。故因以舟名焉。
《周易》之象,至于履險蹈難,必曰涉川。蓋舟之為物,所以濟險難而非安居之用也。今予治齋于署,以為燕安,而反以舟名之,豈不戾哉⑨?矧予又嘗以罪謫⑩,走江湖間,自汴絕淮,浮于大江,至于巴峽,轉而以入于漢沔,計其水行幾萬余里。其羈窮不幸?,而卒遭風波之恐,往往叫號神明以脫須臾之命者?,數矣?。當其恐時,顧視前后凡舟之人,非為商賈,則必仕宦。因竊自嘆,以謂非冒利與不得已者,孰肯至是哉?賴天之惠,全活其生。今得除去宿負?,列官于朝,以來是州,飽廩食而安署居。追思曩時山川所歷,舟楫之危,蛟鼉之出沒?,波濤之洶欻?,宜其寢驚而夢愕。而乃忘其險阻,猶以舟名其齋,豈真樂于舟居者邪!
【注釋】
①滑:滑州,今河南滑縣。
②署(shǔ):官署,衙門。
③治:修理,修建。燕私之居:歇息的地方。
④廣:指寬。深:縱深。此指齋室的長度。
⑤溫室之奧:指畫舫齋最里面的房子。奧:深處。
⑥其虛室之疏以達:靠外邊的房子沒有墻壁,疏朗而通達。
⑦崷崒(qiú zú):山峰崢嶸高峻的樣子。崒:山峰高聳險峻。
⑧泛乎中流:像泛舟在江河中央一樣。中流:水流的中央;江河的中段。
⑨戾(lì):乖戾,悖謬。哉:用于句尾語氣助詞,相當于“嗎”。
⑩矧(shěn):況且,何況。予:我。謫:貶謫。
?羈(jī)窮不幸:形容仕途挫折,顛沛流徙不定。
?叫號神明:呼喚上天保佑。須臾(xū yú):表示一段很短的時間,片刻之間。
?數:屢次。
?除去宿負:免去以前受貶謫的罪過。
?蛟鼉(jiāo tuó):指蛟龍與揚子鱷。泛指水族。
?洶欻(xū):這里形容波濤洶涌迅疾的樣子。
【譯文】
我到滑縣三個月后,就在官署東邊的偏室,修建了休憩的居所,并把它命名為“畫舫齋”。畫舫齋的寬度有一間屋子那么大,它的長度有七間屋子那么長,門戶之間相互連通,凡是進來觀賞過我這畫舫齋的人,都說感覺就好像到了船上一樣。溫暖的居室中略顯深暗的地方,就在屋頂部鑿洞開窗,使屋子明亮起來;房間空疏通達的地方,就在兩邊砌上欄桿,當成坐立時的倚靠之處。但凡在齋中休息,就像是在船上休息一樣。屋外山石高峻,各種美麗的花草樹木分別種植在屋檐下方的兩旁,人在齋中坐,又像是泛舟在江流中央,左右兩邊的山林交相輝映,都是令人喜愛的景色。于是我就用“舟”來命名我的居室。
記得《周易》的卦上說,涉及經歷艱難險阻的,必定會被稱作“涉川”。這是因為“舟”作為一種物體,是用來渡過難關而不是用來安居的。如今我在官署修建的居所,原本是用作閑居休憩的,我卻用“舟”來命名,這難道不違背常理嗎?況且我曾經因為獲罪而被貶謫,行走在江湖之間,從汴京溯江絕淮,又沿長江漂流,到了巴峽之地,然后又輾轉進入漢水和沔水,總計水路行程有幾萬余里。這一路顛沛流徙,阻塞多難,而且突然遭遇大風浪恐懼的時候,常常只能呼喚神靈保佑,來祈求使自己脫離危險,從而保住片刻之間可能喪失性命的情形,這種情形已經歷無數次了。當恐懼的時候,我環顧船上的人,不是商人就一定是做官的。于是我暗自感嘆,以此告訴自己,如果不是貪圖利益和身不由己的人,誰愿意到這里來呢?全靠老天的恩惠眷顧,我才得以保全性命。如今我能夠除去以往的罪責,繼續在朝廷列位任職,來到這滑州,得以飽吃官糧而安居官署。回想起從前我輾轉高山江河所有的經歷,想起乘船的危險,想到突然有蛟龍和揚子鱷的出沒,還有那江河波濤的洶涌險惡,總能使我在睡夢中驚醒。而我如今卻忘記了自己遭受的艱難險阻,還用“舟”來命名我的齋室,難道我真的喜歡在船上生活嗎?
【原文】
然予聞古之人,有逃世遠去江湖之上,終身而不肯反者,其必有所樂也。茍非冒利于險,有罪而不得已,使順風恬波,傲然枕席之上,一日而千里,則舟之行豈不樂哉!顧予誠有所未暇①,而舫者宴嬉之舟也,姑以名予齋,奚曰不宜②?
予友蔡君謨善大書③,頗怪偉,將乞其大字以題于楹。懼其疑予之所以名齋者,故具以云。又因以置于壁④。
壬午十二月十二日書。
【注釋】
①誠有所未暇:意思是世亂方甚,自己應該做一番事業,但還不能脫身世外,漫游江湖。
②奚(xī)曰不宜:為什么說不合適呢?奚:文言疑問代詞,相當于“胡”“何”。
③蔡君謨(mó):蔡襄,字君謨,歐陽修的朋友,當時以書法著名。
④置于壁:將字刻于石,砌入墻壁間。
【譯文】
然而我聽說古時候的人,有的逃離世俗、遠離江湖之上逍遙而去,終生都不肯再返回俗世之中,他們肯定會有感到快樂的地方。如果不是在危險當中求得利益,如果不是因為犯罪而身不由己,這樣使自己在船上順風而行,而且面臨的是風平浪靜,可以傲然倚躺在枕席之上,一日之內就可以行程千里,那么乘船而行難道不是一件樂事嗎?考慮到我確實沒有空閑的時間,而“舫”是一種休憩娛樂的大船,姑且用此命名我的齋室,為什么說不合適呢?
我的朋友蔡君謨擅長寫大字書法,字體頗為奇崛雄偉,我想請求他在齋室的門楣上題寫大字。可是又怕他對我的齋室的命名有疑問,所以寫了這篇文章加以詳細解釋說明。然后再將它刻石砌入墻壁之上。
壬午年十二月十二日記。
【賞析】
這篇抒情性文章作于慶歷二年(1042年),當時歐陽修擔任滑州通判。這年五月,歐陽修應詔寫了《準詔言事上書》,極陳時弊、力主改革,但沒得到采納,而且遭到某些大臣的非議。這種境況下,歐陽修只好請求外任,后被任命為滑州通判。到達滑州后,他在官署的東側修建一室,題名“畫舫齋”,并寫下這篇文章借題發揮,抒發內心的抑郁,警醒自己要居安思危,渴望日后能一帆風順,有所作為。
文章首先闡述了齋室命名的依據,其一是“齋廣一室,深七室,其形似舟”;其二是“其虛室之疏以達,則欄檻其兩旁以為坐立之倚”;其三是“齋之左右風景如畫,花木山石分別兩側,齋置于其中,好似一舟行于山林相間的江水之中”。作者通過描繪畫舫齋的結構特點和它所處的自然環境,展現出富有特色的建筑和山石花木交相輝映的美麗畫面,表達了自己獨特的文人情趣。接著順應畫舫之名,轉而言舟。作者先從《周易》說起,用行舟比喻人生處境危難,比喻自己要想從政治旋渦中擺脫出來就如同行舟歷盡千難萬險。但仔細想來,人生旅途也需要有船來作為戰勝艱難險阻的工具,乘風破浪,去享受戰勝大風大浪的快樂,這也是人生的一大樂事。接著作者又以“然予聞古之人,有逃世遠去江湖之上,終身而不肯反者,其必有所樂也”與現實中自己的經歷作比較,反問自己“難道我真喜愛船上的生活嗎?”,道出了自己身處政治旋渦中矛盾的心理:“如果不是因為貪求財利,不是因為有罪或身不由己,那么,能夠一帆風順,水波平靜,心情平緩地躺在枕席之上,一天便可到達千里之外的地方,這樣乘船難道不快樂嗎?”然而這兩種快樂,看似近在咫尺,卻又遙不可及。
全文圍繞以舟名齋為主題,反復發揮,逐層遞進轉折加以剖析,抒寫了自己復雜的內心世界。全文情景交融,飽含哲理,充分體現了作者居安思危的思想感情,以及壯志難酬的百般無奈。
上一篇:歐陽修《畫眉鳥》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歐陽修《禮部貢院閱進士試》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