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越中覽古》原文|注釋|賞析
越王勾踐破吳歸②,義士還家盡錦衣③。
宮女如花滿春殿④,只今惟有鷓鴣飛⑤。
注釋
①此詩為天寶初年詩人游越地時作。越中,指越國國都會稽(今浙江紹興)。
②勾踐:春秋時越王,公元前497—前465在位。曾為吳王所敗,屈辱求和。其后臥薪嘗膽,
刻苦圖強,終于滅掉吳國。
③義士:指隨勾踐滅吳的將士。錦衣:穿上鮮艷華美的衣裳,意即都得到了官爵賞賜。
④春殿:指勾踐富麗堂皇的宮殿。
⑤鷓鴣:鳥名,多產于江南,叫聲哀婉。
賞析
這是一首詠史詩。關于越王勾踐,以臥薪嘗膽而著稱于史,不過李白這首詩卻不是為了稱贊勾踐有毅力,而主要是表達關于歷史的盛衰之感,這可以說是詠史詩中的重要主題。
詩歌從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終于打敗吳王夫差之后開始寫起,勝利歸來,第一句以越王勾踐為主角;第二句寫戰士,他們回到家鄉,不用再穿鎧甲了,而是受到賞賜、衣錦還鄉了;第三句寫宮女,滿殿的宮女像鮮花一樣燦爛、一樣明媚,不再是臥薪嘗膽時的冷清景象。可是,這一切的勝利、一切的繁華又能怎樣呢?失敗者固然身死國滅,勝利者又能萬年永存嗎?“只今惟有鷓鴣飛”,鷓鴣不是養在籠子里的寵物,它只喜歡在山野草叢中棲身,所以,飛來飛去的鷓鴣暗示著它現在棲身的皇家宮殿早已荒涼破敗。
李白的絕句常常是清新流暢的,仿佛自然天成,看不見任何雕琢的痕跡,例如他的很多樂府體絕句,這與他受到天然清新的民歌的影響有關。但這首七絕卻是作法明顯的。前三句都是渲染勾踐破吳的風光,最后一句“只今惟有鷓鴣飛”卻把前面的意思全部顛覆了,而作者要表達的主要意思恰恰是在這最后的一句中。這種絕句的作法叫“三一格”,往往以最后一句四兩撥千斤,以內容和形式上的有意的悖反,顯著地凸顯出最后一句要表達的意思。
上一篇:李白《登金陵鳳凰臺》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李白《山中與幽人對酌》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