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端友《宿濟州西門外旅館》
晁端友是北宋中期的詩人,蘇軾曾為其集作序。其集原有十卷,可惜今已佚失。下面一首曾為黃庭堅愛賞的《宿濟州西門外旅館》是其幸存的少數詩篇之一:
寒林殘日欲棲烏,壁里青燈乍有無。
小雨愔愔人假寐,臥聽疲馬嚙殘芻。
這首詩寫作者投宿旅館前后的見聞。詩題中的“濟州”城在今山東巨野,而特地寫明所宿旅館在州城的“西門外”,聯系詩中所寫旅館內外的情況,可知這是開在城外郊區的一個簡陋的小旅館。首句“寒林殘日欲棲烏”,寫投宿前在旅館外所見,也點明投宿的季節是寒冷的季節,時間是日色已晚、烏鴉歸林之時。次句“壁里青燈乍有無”,寫投宿后在旅館內所見。進入室中,只見四壁蕭然,無物可寫,只寫了壁間一盞油燈,光色青熒,時明時暗,而從這一燈光也寫出了居室之陋。三、四兩句寫夜間所聞。這時已下起小雨,作者在淅瀝雨聲中和衣而臥,不能成眠,靜夜中只聽到經日間長途奔馳已精疲力竭的馬匹正有啃食所剩不多的草料。而從臥榻上就能聽到馬嚙草聲,說明馬槽近在室邊,也可見所宿旅館之逼仄簡陋。
這是一首藏情于景的詩。整首詩只寫了寒林、殘日、棲烏、燈光、雨聲、人假寐、馬嚙芻,無一語透露投宿人的心情。但林是“寒林”,日是“殘日”,烏是“棲烏”,燈是光線微弱、乍明乍暗的“青燈”,雨是攪人睡眠、淅淅瀝瀝的“小雨”,寐是“假寐”,馬是“疲馬”,芻是“殘芻”。作者就是借助這些景物和景物前的狀語所營造的氛圍,使讀者自會想見這位目睹寒林殘日之景、身處燈光慘淡之室、又逢小雨淅瀝之夜、臥聽疲馬嚙芻之聲的投宿之客、假寐之人的感受和心情。其凄黯之感、孤寂之情是不言而自見的。
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緒論·內編》中云:“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于詩者,妙合無垠。”又云:“古人絕唱句多景語,如‘高臺多悲風’、‘胡蝶飛南園’、‘池塘生春草’、‘亭皋木葉下’、‘芙蓉露下落’,皆是也,而情寓其中矣。”這類只寫景物而“情寓其中”的“妙合無垠”的例句,還可以多舉一些。在詩中,如:溫庭筠《商山早行》“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兩句是景語,但如歐陽修《六一詩話》所云,旅人的“道路辛苦,羈愁旅思,豈不見于言外乎?”在詞中,如:蔣捷《虞美人·聽雨》上闋:“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其中,“紅燭”句是景語,未寫少年時的歡樂,而歡樂之情自見;“江闊”句也是景語,未寫壯年時的哀愁,而哀愁之情自見。在曲中,如:馬致遠《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兩句也是景語,在寫法上與晁端友的這首詩有相似處,也是借助在景物前加狀語以渲染氣氛,使藤是“枯藤”,樹是“老樹”,鴉是“昏鴉”,道是“古道”,風是“西風”,馬是“瘦馬”,從而使最后出現在這首小令中飄泊“在天涯”之人的旅愁已不言而自見。
葉夢得《石林詩話》卷上記黃庭堅常誦晁端友這首詩的“小雨愔愔”兩句,“愛賞不已,他日得句云‘馬龁枯萁喧午夢,誤驚風雨浪翻江’”。這則詩話并云,初“不解風雨翻江之意。一日,憩于逆旅,聞旁舍有澎湃鞺鞳之聲,如風浪之歷船者。起視之,乃馬食于槽,水與草齟齬于槽間,而為此聲”。這一記述可作為這首詩中“臥聽疲馬嚙殘芻”句的注腳。
上一篇:第一頁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