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
孟郊(751~814),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困頓,曾經漫游湖北、湖南、廣西等地,流寓蘇州。屢試不第。46歲才中進士,50歲任溧陽尉,因吟詩荒廢政務,被罰沒半年俸祿。河南尹鄭余慶起用他為水陸轉運判官,定居洛陽。鄭余慶移鎮興元,任命他為參軍。郊應邀前往,在閿鄉(今河南靈寶)暴疾而亡。他屬苦吟詩派,作詩苦心孤詣,多窮愁之詞,即蘇軾所謂“詩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
游子吟
【原文】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文】
慈母雙手不停地飛針走線,為兒子遠行趕制身上衣衫。臨行時還密密地縫了又縫,只恐兒子遲遲地不回家園。誰說小草心中那一點綠意,能報答得了春天陽光的溫暖。
【鑒賞】
這是一首贊美母愛的詩歌,感情真摯,流傳千年。
前兩句選取游子將要遠行,慈母縫衣的場景,句式簡潔,卻把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深情表現出來,仿佛游子與母親就是用針線與衣服聯系在一起的。
中間兩句集中刻畫慈母縫衣的神態和動作,表現了母親無言的深情。臨行前,母親坐在油燈下,抻展手中的布,一針一針細細密密地縫緊,唯恐兒子在旅途中衣衫破爛,受了風寒。這一針針寄托著母親盼兒平安早歸的愿望。細微的行動中包含著無比深沉的愛,讀之淚下。
最后兩句運用了比興的手法,把小草比作兒女,把春暉比作母親,用反問句式,直抒胸臆:柔弱的小草怎么能報答如春天陽光般溫暖無私的母愛呢?這一句體現了赤子對母親發自肺腑的愛和急于報答母愛的心情。
上一篇:孟郊《登科后》原文、注釋、譯文、鑒賞
下一篇:《孟郊登科后①》注釋、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