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琵琶背(侁自肩如削)
【原文】
侁[1]自肩如削[2],難勝數縷絳。
天香留鳳尾[3],余暖在檀槽[4]。
【題解】
大周后是一位善彈琵琶的女子,據記載,李璟因此將自己十分愛惜的燒槽琵琶賜贈于她。大周后病重,將“元宗所賜琵琶,及嘗臂玉環”贈別李煜。由此可知,李煜詩中所記的琵琶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一是代表周后的公公李璟對周后高超的彈奏藝術的獎賞;二是周后臨終前贈與李煜的訣別之物,李煜對此自然珍重異常。陸游《南唐書》記載,大周后死后,傷痛欲絕的李煜“自制誄,刻之石,與后所愛金屑檀槽琵琶同葬”。李煜看到愛妻的琵琶想起愛妻的生前種種,于是在琵琶背上寫下了這首詩,表達對亡妻的無限思念之情。據此,這首詩當作于大周后下葬之前。
【注釋】
[1]侁(shēn):行貌。
[2]肩如削:典出曹植《洛神賦》:“肩若削成,腰若束素。”
[3]鳳尾:指琵琶上端安放弦柱的部位,形狀為鳳凰尾。
[4]槽:琵琶上架弦的格子。
【譯文】
她肩細如削,幾乎纖麗到了難以承受數條絲帶的地步。她身上獨特的香味依然留在琵琶的鳳尾里,琵琶上架弦的格子里也還殘留著她懷抱時的余溫。
【賞析】
看見愛妻生前喜歡的琵琶,李煜自然就想到愛妻生前演奏琵琶的模樣,她肩細如削,身上的絲帶索索作響,讓人沉醉。“侁自肩如削,難勝數縷絳。”這兩句對妻子彈奏琵琶的描寫十分細膩,猶如人在眼前,琵琶聲聲聲入耳。后兩句詩尤其富有意味。“天香留鳳尾”是實寫,寫詩人確確實實嗅到了琵琶上愛妻的余香;“余暖在檀槽”則是虛寫,是詩人自己的想象。恍惚之間,李煜感到愛妻仿佛剛彈奏一曲,琵琶上還殘留她的余溫。檀槽上其實不可能有余溫了,但李煜忽覺此情此景才剛剛發生,事實卻是這永不可能重來。淚霧散去,出現在詩人眼前的只是這冰冷的琵琶,真情由此而出。
上一篇:李煜《書靈筵手巾(浮生共憔悴)》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李煜《南歌子(云鬢裁新綠)》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