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靈澈上人
【原文】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笠帶夕陽,青山獨歸遠。
【譯文】
竹林寺中林木蒼翠,暮色茫茫鐘聲悠遠。背著斗笠身披斜陽,獨身回到遙遠青山。
【鑒賞】
此詩是一首送別詩。靈澈上人俗姓湯,字源程,會稽(今浙江紹興)人,是中唐時期的一位著名詩僧。靈澈上人在會稽云門山云門寺出家,詩中的竹林寺位于潤州(今江蘇鎮江),是靈澈上人游方歇宿的寺院。詩寫于傍晚,詩人送靈澈上人回竹林寺的途中。此詩拋卻以往送別詩中黯然傷別或慷慨辭行的模式,換之以清幽閑淡的送別,以清言表深情。
詩人佇立遙望,蒼蒼山嶺郁郁竹林之后便是靈澈的居所,此時日已向晚,遠遠傳來悠長縹緲的鐘聲。夕照中,上人戴著斗笠,夕陽的余暉如披風或蓑衣落在上人身上,他帶著這樣的夕光回寺。上人漸行漸遠,身影慢慢消失在青山中。
中國古詩如同中國文字,重在會意而不在言傳,言有盡而意無窮。此詩寫離別卻不見一“送”或“別”字,只是用“蒼蒼”、“杳杳”這樣的疊詞,來表現青山之遠、竹林之深、寺院之遙。從顏色聲音著筆,創造了深遠的意境,末句以“獨歸遠”含蓄地寫送別,整體閑散淡遠,淳樸清幽,語言凝練,構思精巧,值得品讀。
上一篇:劉長卿《聽彈琴》原文、注釋、譯文、鑒賞
下一篇:劉長卿《餞別王十一南游》原文、注釋、譯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