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五松山下荀媼家①
【題解】
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當時李白往來于宣城、歷陽之間游歷山水。五松山在安徽銅陵縣南,山名原先不詳,李白至此,看到古松參天,多是一樹生五枝,遂命名為五松山。此山風景清幽引人入勝,李白流連忘返,不知不覺中天色已晚,他無法趕回縣城,只好到山下隨便找個農民借宿。于是荀媼這位純樸的老農婦有幸接待了這位大詩人。詩人受到主人誠摯的款待,深為感動,于是寫下此詩以表當時的心情。
【原文】
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
田家秋作苦②,鄰女夜舂寒③。
跪進雕胡飯④,月光明素盤。
令人慚漂母⑤,三謝不能餐⑥。
【注釋】
①五松山:在今安徽省銅陵市南。媼:婦人。
②秋作:在秋天勞作。
③夜舂寒:夜間舂米寒冷。舂:將谷物或藥倒進器具進行搗碎破殼。此句中“寒”與上句“苦”,既指農家勞動辛苦,亦指家境貧寒。
④跪進:古人席地而坐,上半身挺直,坐在足跟上。雕胡:一種稱為“菰”的水生植物,俗稱茭白。果實就是“菰米”(雕胡米),用來做飯,古人當作美餐。
⑤漂母:在水邊漂洗絲絮的婦人。引用《史記·淮陰侯列傳》韓信千金回謝曾救濟自己的老婦人之典故。這里指荀媼誠懇地款待李白,使他覺得無法回報而感到受之有愧。
⑥三謝:再三推托。不能餐:慚愧得吃不下這頓飯。
【譯文】
我寄宿在五松山下的一個荀姓農家,總是感覺寂寞苦悶,簡直沒有什么能讓我歡喜的事情。
這些清貧的農家人在秋天的勞作都是非常辛苦的,我還看到鄰家的女子,整夜都在不顧寒冷地舂米。
準備吃飯的時候,房主荀媼跪下身子給我端上菰米飯,皎潔的月光照亮了盛滿菜的白色盤子。
這不禁使我想起了曾經接濟韓信的漂母,韓信尚且回報漂母三千金,而我卻無以為報,再三辭謝之下,我竟慚愧得無法進餐。
上一篇:李白《宴陶家亭子》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李白《尋雍尊師隱居》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