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鷓鴣詞
【題解】
此詩約作于唐玄宗天寶十二年(753年)安祿山反叛之前,有人曾經邀請李白入幕僚,李白去幽州以后,發現安祿山準備謀反,于是毅然回歸江南。早春在長安期間,曾經與杜甫重逢,談及時局,不約而同地憂慮朝廷存亡。然而諫言陳策無果,回天無計,于是離開長安,南下宣城。此后留在宣城三年之久,寄情于山水之間,向外宣稱修道煉丹,暗則明哲保身。
全詩寫的其實是山鷓鴣巢居南方、不愿北去的習性,詩人在禽鳥生活中加進了婚嫁、逼遷、勸留、相欺、哀叫、落淚以及其他心理活動,暗寓功名利祿不可取,逸樂忘憂行不得,表達了對歷史盛衰,興亡無常的無奈與哀傷。
【原文】
苦竹嶺頭秋月輝①,苦竹南枝鷓鴣飛。
嫁得燕山胡雁婿,欲銜我向雁門歸②。
山雞翟雉來相勸③,南禽多被北禽欺。
紫塞嚴霜如劍戟,蒼梧欲巢難背違④。
我今誓死不能去,哀鳴驚叫淚沾衣⑤。
【注釋】
①苦竹嶺:在秋浦縣南二十里,今屬安徽貴池縣,有李白讀書堂遺址。鷓鴣:鳥名,形似野雞而小,南方皆有,以越地最多,故又稱越鳥。《異物志》言“其志懷南不思北”,太白以之自喻。
②“嫁得燕山”二句:燕山是山名,在幽州,即今河北省薊縣東南。胡雁:是指中國域外之雁。胡:在古書中是指邊疆地區漢民族以外的少數民族。雁門:是山名,在今山西省代縣,古代傳說雁門是雁的產地,又說雁子北飛至此而止。因為是鳥兒相接,所以用“銜”字,十分恰當。以上二地皆屬安祿山勢力范圍。胡雁婿:暗指何昌浩。
③山雞:鳥類,首有彩毛。翟雉:后有長尾的鳥類。二句亦用擬人化手法,以喻友人等之關心。
④紫塞:代指北方,即雁門。秦漢筑長城,因當地草皆紫色,又地處邊關,所以叫紫塞。蒼梧:山名,即九疑山,在今湖南省藍山縣西。此代指南方之地。二句意在闡明“其志懷南不思北”之意。
⑤沾衣:沾濕衣裳。
【譯文】
苦竹嶺的上空,一輪皎潔的秋月,灑落滿地青輝,苦竹追隨陽光朝向南方生長,大風起,枝頭搖曳,鷓鴣驚叫著飛起來。
這只小鷓鴣得到大雁的青睞,故而“許嫁”給了胡地的大雁,這個北方的大雁夫婿正準備銜著山鷓鴣飛向雁門關,回到大雁的故鄉。
山雞和野雉看到以后都來勸說山鷓鴣:“小鷓鴣啊小鷓鴣,你可千萬別跟它去,也許你還不知道,南方的鳥類總是被北方的鳥們欺負。而且燕山附近的紫塞風沙漫天,嚴霜滿地,天冷起來就像刀槍劍戟一樣刺人,那里縱使是有梧桐樹可以筑巢,也是難以棲息啊!”
聽了山雞和野雉的肺腑之言以后,山鷓鴣說:“我聽取你們的勸告,我現在就下決心,發誓死也不跟大雁去北方。”說完以后,一陣哀鳴沖云霄,號啕淚流滿衣裳。
上一篇:李白《山中問答》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李白《平虜將軍妻》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