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征虜亭①
【題解】
李白于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的暮春由此登舟,游向廣陵,即興寫下此詩,借以抒發出游的喜悅以及對祖國大好山河的熱愛。
詩風寫景簡潔明快,近乎速寫。李白善于從動的狀態中捕捉形象,聚精積萃,抓住客觀景物在特定環境下所顯示出的特有神態,以極簡練的線條,迅速地勾勒出來,雖寥寥數筆卻逼真傳神,使一亭一泊,抑或是山花江火,都能在月光籠罩下凸顯朦朧之美,喚起人們的共鳴。
【原文】
船下廣陵去②,月明征虜亭。
山花如繡頰③,江火似流螢④。
【注釋】
①征虜亭:東晉時征虜將軍謝石所建,故址在今江蘇省南京市南郊。
②廣陵:古城揚州的先名,歷史上的揚州郡名,在今江蘇省揚州市一帶。
③繡頰:涂過胭脂的女子面頰,色如錦繡,因稱繡頰。這里借喻岸上山花的嬌艷。
④流螢:飛動的螢火蟲。
【譯文】
我乘著小船隨流而下,朝著廣陵方向駛去,皓月當空,那座經歷過無數風雨的征虜亭,在明靜月光的映襯下,輪廓愈加分明。
山坡上盛開的花朵,就像涂過胭脂的女子面頰一樣楚楚動人,江上的漁火以及江中倒映的萬家燈火,隨著微波瀲滟,像極了快樂地飛來飛去的螢火蟲。
上一篇:李白《夏日山中》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李白《夜宿山寺》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