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金門·山又水
【原文】
山又水,行盡吳頭楚尾①。兄弟燈前家萬里,相看如夢寐②。
君似成蹊桃李③,入我草堂松桂。莫厭歲寒無氣味④,余生今已矣。
【注釋】
①吳頭楚尾:即現(xiàn)今的江西省北部,由于該地位于當時吳、楚兩國交界處,所以稱其為“吳頭楚尾”。
②夢寐:像做夢一樣。
③成蹊桃李:指實至名歸,根本不需要借助官職大小而獲得人們的尊重。
④歲寒:即一年的嚴寒時節(jié)。無氣味:這里指沒有香味。
【譯文】
翻過千山萬水,足跡踏遍古代時期吳國和楚國交界的所在地,兄弟二人在燈光下沉默地坐著,聯(lián)想到遠在萬里之遙的故鄉(xiāng),兄弟二人對望,好像做夢似的。
原本的你就才華出眾、實至名歸,就如同桃李盛開時自然散發(fā)出芳香的氣息,吸引眾人前來欣賞。時至今日,這樣優(yōu)秀、原本應該前程似錦的你竟然陪著我一起忍耐孤寂荒涼。不要擔心嚴寒時節(jié)的到來使得桃李散盡了芳香氣息,我已經(jīng)老了,能夠有幸和你相見,我已經(jīng)死而無憾了。
【賞析】
《謁金門·山又水》這首詞是黃庭堅在宋哲宗紹圣三年(1096)所作,那時候,黃庭堅還在被朝廷貶謫的場所黔州生活。還有人認為這首詞應該是寫于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當時的黃庭堅應該在戎州(如今的四川宜賓)生活。
整首詞都以兄弟相見為線索,充分寫出了兄弟之間共患難的深厚情誼。
詞的上片主要描寫的是黃庭堅的兄弟不惜跨過千山萬水,也要來他被貶謫的地區(qū)探望自己,當兄弟倆秉燭夜談時,可能因為太長時間沒有見面通信,有一種還在做夢的感慨。這也表明了詞人好不容易見到兄弟的激動心情。
這首詞的下片寫道:“君似成蹊桃李,入我草堂松桂。”因而忍不住觸景生情,黃庭堅向自己的兄弟打開心扉,說真心話,只是,此時的黃庭堅大概五十二歲,他認為自己老了,即便無人問津也無所謂,字里行間對生活充滿了悲觀的情緒。
這首詞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兄弟之間患難與共的情感,通過詞人的娓娓道來,使人感同身受,尤其是最后兩句詞發(fā)出的無限慨嘆:“莫厭歲寒無氣味,余生今已矣。”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鳴。詞人善于遣詞造句,比如說“君似成蹊桃李,入我草堂松桂。”通過強烈的對比手法,進而烘托出兄弟之間的深情厚誼。
上一篇:黃庭堅《西江月·遠山橫黛蘸秋波》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黃庭堅《謝公定和二范秋懷五首邀予同作》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