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
柳亞子先來從桂林來渝,一九四四年十一月十一日,在我寓天官府四號設席洗塵。席中周恩來同志由延安飛至,趕來參加。衡老作詩以紀其事,因而和之。
頓覺蝸廬海樣寬,
松蒼柏翠傲冬寒。
詩盟南社珠盤在,
瀾挽橫流砥柱看。
秉炬人歸從北地,
投簪我欲溺儒冠。
光明今夕天官府,
扭罷秧歌醉拍欄。
1944年12月25日
附:沈鈞儒原詩
十一月十一日晚沫若先生歡宴亞子先生,適逢周恩來先生由西北飛來,亦趕來參與,同飲甚歡。既逾二十日,乘輿下神仙口,望見南山,忽憶其事,追賦呈沫若、亞子先生。
經(jīng)年不放酒杯寬,
霧壓山城夜正寒。
有客喜從天上至,
感時驚向城中看。
新陽共舉葡萄盞,
獨角長懸獬豸冠。
痛哭狂歡俱未足,
河山雜還試憑欄。
導讀
郭沫若是中國新詩奠基人,同樣也擅長古體詩創(chuàng)作。在郭沫若的古體詩中,常見唱和之作。本詩即為郭沫若與沈鈞儒的唱和之作。兩首詩記述了郭沫若宴請柳亞子,席間周恩來加入,幾人把酒言歡,共商救國大業(yè),表達了對國民黨的憤慨和藐視,并寄望陜北,因為那才是解救中國危亡的“中流砥柱”。這一唱一和,偉人們寬廣的胸襟和豪邁的情懷躍然紙上。
上一篇:郭沫若《歷史·史劇·現(xiàn)實》詩文賞析
下一篇:郭沫若《葉挺將軍的詩》詩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