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欧美乱伦,黄片免费在线视频,国产深夜福利视频在线,亚洲h在线播放在线观看h,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精品中,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

郭沫若《歷史·史劇·現實》詩文賞析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0-09-09 09:20:25

歷史·史劇·現實

我是喜歡研究歷史的人,我也喜歡用歷史的題材來寫劇本或者小說。這兩項活動,據我自己的經驗,并不完全一致。

歷史的研究是力求其真實而不怕傷乎零碎,愈零碎才愈逼近真實。史劇的創作是注重在構成而務求其完整,愈完整才愈算得是構成。

說得滑稽一點的話,歷史研究是“實事求是”,史劇創作是“失事求似”。

史學家是發掘歷史的精神,史劇家是發展歷史的精神。

史學家是凸面鏡,匯集無數的光線,凝結起來,制造一個實的焦點。史劇家是凹面鏡,匯集無數的光線,擴展出去,制造一個虛的焦點。

史有佚文,史學家只能夠找,找不到也就只好存疑。史有佚文,史劇家卻需要造,造不好那就等于多事。

古人的心理,史書多缺而不傳,在這史學家擱筆的地方,便須得史劇家來發展。

歷史并非絕對真實,實多舞文弄墨,顛倒是非,在這史學家只能糾正的地方,史劇家還須得還它一個真面目。

史學家和史劇家的任務畢竟不同,這是科學與藝術之別。

自然,史劇既以歷史為題材,也不能完全違背歷史的事實。

大抵在大關節目上,非有正確的研究,不能把既成的史案推翻。但因有正確的研究而要推翻重要的史案,卻是一個史劇創作的主要動機。

故爾,創作之前必須有研究,史劇家對于所處理的題材范圍內,必須是研究的權威。

關于人物的性格、心理、習慣,時代的風俗、制度、精神,總要盡可能地收集材料,務求其無瑕可擊。

優秀的史劇家必須得是優秀的史學家,反過來說,便不必正確。

然而有好些史學專家或非專家,對于史劇的創作每每不大了解,甚至連有些戲劇專家或非戲劇專家,也有些似是而非的妙論。

他們以為史劇第一要不違背史實,但他們卻沒有更進一步去追求:所謂史實究竟是不是真實。

對于史劇的批評,應該在那劇本的范圍內,問它是不是完整。全劇的結構,人物的刻畫,事件的進展,文辭的錘煉,是不是構成了一個天地。

假使它是對于歷史的翻案,那就要看它翻案的理由,你不能一開口便咬定它不合乎史實。

譬如我們寫楊秀清,作為叛逆見于清人紀錄或稗官野史上的是一回事,作為革命家在他的本質上又另外是一回事。在這兒便可以寫成兩個面貌。

你如看見有人把他作為革命家在描寫,你卻不能說這就是違背史實。

或者你看見兩個人寫楊秀清,一個把他寫成壞蛋,一個把他寫成好人,你便以為“不妥”。

先要看作家是怎樣在寫,寫得怎樣,再說自己的意見:得該怎樣寫,寫得該怎樣。

寫成壞也好,寫成好也好,先要看在這個劇本里面究竟寫得好不好。

應該寫成好還是壞,你再要拿出正見來,然后才能下出一個“不妥”。

批評家應該是公平的審判官,不是劊子手呀!

寫歷史劇就老老實實的寫歷史,不要去創造歷史,不要隨自己的意欲去支使古人。

這樣根本的外行話,最好是少施教訓為妙。

究竟還是亞里士多德不可及,他在兩千多年前說過的話比現代的說教者們高明得無算:

詩人的任務不在敘述實在的事件,而在敘述可能的——依據真實性、必然性可能發生的事件。史家和詩家不同!

史劇家在創造劇本,并沒有創造“歷史”,誰要你把它當成歷史呢?

史劇這個名稱,也只是一個通俗的說法。認真說凡是世間上的事無一非史,因而所有的戲劇也無一非史劇。

“現在”,究竟在那兒?

剛動一念,剛寫一字,已經成了過去。

然而有好些專家或非專家卻愛把史劇和現實對立,寫史劇的便被斥責為“逃避現實”或“不敢正視現實”。

“現實”這個字我們用得似乎太隨便了一點。現在的事實固可以稱為現實,表現的真實性也正是現實。我們現在所稱道的“現實主義”無疑是指后者。

假使寫作品非寫現成事實不可,那么中國的幾大部小說《水滸》、《西游》、《三國》等等都應該丟進茅坑。《元曲》全部該燒。但丁、莎士比亞、歌德、托爾斯泰都是些混蛋。

大家都在稱贊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說是現實現實,但人們卻忘記了他所寫的是拿破侖侵略俄羅斯的“歷史”。

請不要只是把腳后跟當成前腦。

史劇的用語有一個時期也成過問題。

有的人說應該用絕對的歷史語言,這簡直是有點滑稽。

誰能懂得絕對的歷史語言?絕對的歷史語言又從什么地方去找?

我們現代的言語在幾百、千年后一部分倒是可以流傳下去的。因為我們已經有錄音的工具。但幾百、千年前的言語呢?不要說幾百、千年,就是幾十、百年前也就無法恢復。

但史劇用語多少也有限制,這和任何戲劇用語都有限制是一樣。

根干是現代語,不然便不能成為話劇。但是現代的新名詞和語匯,則絕對不能使用。

在現代人能懂得的范圍內,應該要摻進一些古語或文言,這也和寫現代劇要在能懂的范圍內使用一些俗語或地方語一樣。不同的只是前者在表示時代性,后者在表示社會性或地方性。

寫外國題材的劇或翻譯,不曾聽見人說過劇中人非得使用外國語不可,而寫歷史劇須得用歷史語,真是不可思議的一種奇談。

1942年4月19日

品詩文網
導航:品詩文網 > 詩集 > 郭沫若 > 當前頁
更多閱讀
猜你喜歡
最新閱讀
文章薈萃
精選專題

詩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