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古佛洞
(一九一三年夏作)
寺枕山腰俯瞰河,層樓疊嶂〔1〕兩巍峨。
年年飄泊錦官道〔2〕,四載于今七度過〔3〕。
窮愁減卻登臨興,冷落寒山空照影。
晨醉江樓〔4〕棹歌〔5〕發,醒時夕陽掛西嶺〔6〕。
山寺飛將入眼來,興機〔7〕觸發心花開。
醉眼欲窮天下勢,攬衣直上最高臺。
人生及時行樂耳,長此郁抑何為哉。
步趨寺首無應門,簷瓦半垂欲飛墮。
大叫狂生郭八〔8〕來,但聽山壑呼長諾〔9〕。
小徑迷離草欲封,階前橫過一溝水。
湛然涵碧〔10〕悄無聲,水禽飛掠人間去。
徐徐緩步殿階上,神物〔11〕奇古窮殊相。
就中或坐或復臥,釋道〔12〕分庭禮相抗〔13〕,
蝙蝠白晝也欺人。盤空嗚嗚學鬼聲。
寒氣冷然沁肝膈〔14〕,忘卻世間炎熱情。
扶梯更上一層樓,俯視不敢久低頭。
樓高歲久動欲活,一步一歌如乘舟。
我心頗厭人間世,用敢臨危登絕地。
人生一死等鴻毛,蛇跗蜩翼〔15〕何以異。
得升絕頂如飛仙〔16〕,晚山蒼茫豎晚煙。
拂尋古洞復不得,興盡悲來催上船。
古佛洞在蓉城東約百里所〔17〕。樓閣高聳,枕山面河,舟中遙望,形構奇古。俗傳系魯公輸班〔18〕所建,不甚荒誕。癸丑夏日,予偕硯魚、蓀、鶴樵等同舟南下,行作歸計。溽暑〔19〕如蒸,金石欲流,新翣〔20〕骨折,苦不可耐。日晡〔21〕,舟行過此,為舟子慫恿,言寺中景物,頗有可觀,逐次泊焉。同人中以予興獨豪,躡屣牽衣,飄然自上。樓基盡削巖而成,割石磴作梯級,構自古拙。維歲久木蠹,幾難乘人。且距地頗高,危險殆不可名狀。登舟賦此長句,以紀其事。
說明
1913年作者在四川省城高等學堂理科讀了一學期。當年6月天津陸軍軍醫學校招生,四川招收6名,作者報考被錄取。《游古佛洞》詩和跋文,記錄了作者被陸軍軍醫學校錄取后,由成都乘船返樂山,而后去重慶報到途中的思想情緒,決心借此機會離開四川,滿足立志奮飛的宿愿。
本篇曾與《愚者辨》、《答某君書》以《郭沫若早年作品三篇》為總題,刊于《新文學史料》1982年第4期。
注釋
〔1〕層樓,高樓。嶂,高險的山。迭,重疊。
〔2〕錦官道,舊稱成都為錦官城,去往成都的道路因稱錦官道。
〔3〕四載于今七度過,1910年作者由沙灣赴成都分設中學讀書,到1913年正好四年,來回走了七次。
〔4〕成都東門外望江樓。參見《秋緒》注〔3〕。
〔5〕棹歌,船歌。
〔6〕西嶺,西嶺雪山,泛指岷山。杜甫《絕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7〕興機,興致、興會。
〔8〕郭八,作者排行第八,故自稱郭八。
〔9〕長諾,此指山谷間長長的回音。
〔10〕湛,清澈。涵碧,深綠。
〔11〕神物,指神像、神龕。
〔12〕釋道,佛教,道教。
〔13〕分庭禮相抗,分庭抗禮,成語。分處一室,以禮相抗。抗,同伉。對等,相當。
〔14〕膈,橫膈膜。肝膈,肝和橫膈膜。
〔15〕蛇跗蜩翼。蛇跗:蛇腹下橫鱗。蜩,蟬。《莊子·齊物論》:“吾待蛇跗蜩翼耶?”
〔16〕神話中的飛仙,羽人。
〔17〕所,許。不定之詞,后世多用“許”。
〔18〕魯公輸班,魯國著名的能工巧匠,后世尊公輸班為建筑工匠祖師。
〔19〕溽署,謄寫稿作“蓐署”,據上下文規范校改。
〔20〕翣,扇。
〔21〕日晡,申時,黃昏時節。杜甫詩《徐步》:“荒庭日欲晡”。
矗立在成都人民公園內的“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
上一篇:《感李大和鄙作感時八章賦詩以贈之》敝帚集與游學家書
下一篇:《三月十四日暮同友人游怡園作》敝帚集與游學家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