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恩
用立正的姿勢,站在他鋼琴的旁邊,
手捧著五線譜,唱:昔人已乘黃鶴去……
忽然瞥見他大衣口袋里露出一小截的
那塊人見人怕的紅木板子,就不由得
兩條腿直發抖,有點兒心慌了。
但我是班上的高材生嘛,
又是學校合唱隊的隊員,
有自信,絕不會弄錯一個音階
或半個拍子的;更何況這是我
最喜歡的一首詩,一曲歌。
可是,他火大了:“手伸過來!
哪來的這么多顫音?怎么搞的?
又把最后一個愁字拖得太長。
給我記住:過猶不及。”
而他的話,竟比挨了的三下子還重,
而且,決定了我一生。
而在崎嶇、坎坷、險巇、多蛇蝎、多荊棘的
路上,我是跌倒了又爬起,走幾步又跌倒,
不知多少回了。而每當我歇一會兒時,
我就看見了他的那張方形的臉,是那么莊嚴
而又充滿了發自內心的慈愛的啊。
于是走著,走著,想著,想著,
終于悟出了黃金般的八個大字——
不中不和,就是不美。
1975年
后記: 一、小學五六年級時,教我們音樂的儲三籟先生,是決定了我一生的恩師。今天在教育界,我雖談不上有何貢獻,但至少從未誤人子弟,這難道不應該歸功于他的那塊板子嗎?二、古人說:樂以治心。這就是用音樂來陶冶性情的意思,有一種潛移默化的效果。我想,如果不是從小就受到了恩師那種高尚的“情操教育”的話,恐怕我長大了也不一定會成為一個詩人吧。所以我特地寫了這首詩,聊表不忘師恩之寸心耳。
上一篇:紀弦《山水篇》原文
下一篇:紀弦《帽子的戴法》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