澡室狂吟
憶昔我佛〔1〕初生時,
二龍挾水浴其身〔2〕,
一冷一暖沫流輪,
剩下汪洋二池水,
釋家〔3〕傳道齒生津。
我今來此事澡浴,
管疑〔4〕二龍為盥沃。
冷暖自任水調和,
水聲涓涓出金玉。
我已久成厭世心,
每思滌慮脫塵俗。
頭上頭發如沙彌〔5〕,
人是如來〔6〕古金粟〔7〕。
說明
《詩稿》推斷此詩作于1910年春。作者自到成都高等學堂分設中學丙班就讀以來,很快感到學校名不符實,“根本沒有學習到東西”,“游山玩水,吃酒賦詩的名士氣愈來愈深”,對“人性惡濁面”“恨之深深”。見作者《我的學生時代》。時成都商業場隔壁昌福館內有一浴室,名“雙龍池”。來此洗浴時聯想到佛祖誕生故事,仿佛置身于佛祖降生時的情景中。以調侃筆調,表露對腐敗社會的不滿,以及逃離庸俗生活的期待。
注釋
〔1〕我佛,釋迦牟尼。
〔2〕《釋迦譜》《樹下誕生》篇《九龍灌浴》載:釋迦牟尼生于嵐毘尼園波羅義樹下。地上忽然涌出二池,水香清凈,一冷一暖,空中又有九龍吐水浴太子身。
〔3〕釋家,佛家。
〔4〕管疑,定疑。
〔5〕沙彌,梵語,原意為安息于慈悲之地。俗稱出家的和尚為沙彌,或稱童僧為沙彌。《魏書·魏老傳》:“其為沙門者,初修十誡曰沙彌。”
〔6〕如來,釋迦牟尼的十種稱號之一。《金剛經》:“無所以來,無所以去,故名如來。”又《道院集》:“本覺為如,今覺為來,故曰如來。”
〔7〕金粟,佛號。《發跡經》:“凈名大士是往古金粟如來。”李白《答湖州司馬問》:“湖州司馬何須問,金粟如來是后身。”
上一篇:《商業場竹枝詞 三首》敝帚集與游學家書
下一篇:《泛舟謠》敝帚集與游學家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