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舍夜舂
高啟
新婦舂糧獨睡遲,夜寒茅屋雨來時。燈前每囑兒休哭,明日行人要早炊。
這首詩用最樸素的筆墨,繪出一幅田舍夜舂的生活圖畫:一位村婦在寒夜雨聲中舂米,年幼的孩子在臥具里不斷啼哭要媽媽,于是這少婦就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哄勸幼小的孩子,“乖乖兒別哭吧,媽媽舂米呢,明日行人要早炊呢。”
從這幅圖畫里流露出的是人性美!
詩中少婦兼有為母與當家者的雙重身份。在這兩個方面她都出乎本性地盡心盡責。對于孩子,她稱得上是慈愛的母親。孩子哭,她心疼,根本忘記了深夜的疲勞,風雨的寒意,而在“燈前每囑兒休哭”,慈母心腸見于那溫柔甜蜜的口吻;對于自己不能丟開工作去抱兒拍兒,她似乎還有一點歉疚,所以絲毫沒有怨怪兒哭的意思。于對“行人”,她稱得上是一個能干的當家人。這“行人”,可以理解為大家庭中的男性成員,他們明兒一清早就要出門上路,或作工,或遠游,需要早炊;也可以理解為田舍歇腳的客人,他們明兒一早還要趕路,也需要早炊。對這些各有所事的男人們,少婦有一種自覺的責任感,想要盡心為他們作點貢獻。“明日行人要早炊”,也沒有一點兒怨苦,反而甘之若飴,盡心盡力,任勞任怨,這就是我國勞動婦女的寫照。誰說“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
《田舍夜舂》是古代勞動女性的一曲贊歌。從中汩汩流出深厚的人情味,讀者可以感到那位在“夜寒茅屋雨來時”“春糧獨睡遲”的新婦的莊重感,及其所具的博愛情懷。
上一篇:高啟《尋胡隱君》賞析原文與詩歌鑒賞
下一篇:高啟《賣花詞》賞析原文與詩歌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