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蒼舒醉墨堂①
人生識字憂患始,姓名粗記可以休②。
何用草書夸神速,開卷惝怳令人愁。
我嘗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能瘳③?
自言其中有至樂,適意無異逍遙游。
近者作堂名醉墨,如飲美酒消百憂。
乃知柳子語不妄,病嗜土炭如珍羞④。
君于此藝亦云至,堆墻敗筆如山丘。
興來一揮百紙盡,駿馬倏忽踏九州。
我書意造本無法⑤,點畫信手煩推求。
胡為議論獨見假,只字片紙皆藏收⑥。
不減鐘張君自足⑦,下比羅趙我亦優⑧。
不須臨池更苦學,完取絹素充衾裯⑨。
①熙寧三年(1069)春,蘇軾守父喪后還至長安,于韓琦家中會石蒼舒,回汴京時作此詩以寄。
②“人生”二句:《史記·項羽本紀》謂項羽“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羽)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王文誥評曰:“一起突兀,公自謂錢塘詩皆縱筆,誥謂實發端于此詩也。”(《集成》)
③“君有”句:謂石蒼舒學書的癖好不會停止。瘳(犮犺ō狌),病愈。
④“乃知”二句:唐柳宗元《報崔黯秀才論為文書》:“凡人好辭工書,皆病癖也。”并認為如同“啖土炭、嗜鹽酸堿者”一樣。
⑤意造:隨意創造。《南史·曹景宗傳》:景宗“每作書,字有不解,不以問人,皆以意造”。
⑥“胡為”二句:謂自己書法受到石蒼舒偏愛。假,寬容。《戰國策·燕策》:“愿大王少假借之。”
⑦鐘張:《法書要錄》卷一《晉王右軍自論書》:“吾書比之鐘(繇)張(芝),當抗行,或謂過之。”
⑧羅趙:《晉書·衛恒傳》謂張芝“自稱上比崔(崔瑗、崔寔)杜(度)不足,下方羅(暉,字叔景)趙(襲,字元嗣)有余”。
⑨“不須”二句:《三國志·韋誕傳》注:“張伯英(芝)家之衣帛,必書而后練,臨池學書,池水盡黑。”此處反用其意。衾裯(犮犺ó狌),被子。
上一篇:蘇軾《題寶雞縣斯飛閣》原文翻譯與賞析
下一篇:蘇軾《游金山寺》翻譯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