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盥手
高啟
盥手愛春水,水香手應(yīng)綠。沄沄細浪起,杳杳驚魚伏。惆悵坐沙邊,流花去難掬。
這是一首別致的惜春曲。說它別致,是因為其所表現(xiàn)的情感是普遍的,而形式是獨特的。詩寫行人在途中到水邊盥手,由所見而有所感。顯然,行人到水邊去,并不是因為手臟的緣故,而是因為“春來江水綠如藍”,引得人頓生童心,盥手一半是為了玩玩的緣故。“盥手愛春水”可不正是“愛春水而盥手”的倒裝嗎?
“水香手應(yīng)綠”,這是一個妙句。“香”字,“綠”字皆為詩眼。本來是水碧如染,卻使盥手人產(chǎn)生一個錯覺,似乎手浸在水中也被染綠了;本來是水上花香,行人卻誤以為水香,則也會懷疑他的手也被染香了。“水香手應(yīng)綠”包含這樣兩重涵義,句中“香”、“綠”都各各相對于“水”、“手”而言,有互文的意味,可見無論是“水香手應(yīng)香”或“水綠手應(yīng)綠”,都不能完全替代它,故為佳句。
“沄沄細浪起,杳杳驚魚伏。”行人走到水邊先看到魚游春水,從容自樂的景觀。當(dāng)他俯身弄水,水面就起了粼粼細浪,魚群受到驚擾,一忽兒就潛進深水中去了。字里行間,可以感到行人有點兒遺憾的感覺,似乎覺得不該擾亂了魚群和平寧靜的生活。這時忽然又看到另一景物,更增加了他的惆悵。
“惆悵坐沙邊,流花去難掬。”這時從水的上游飄浮下片片落紅,使行人想起了這已是暮春三月。那逐水飄流的落花,使他產(chǎn)生無限的遐想。也許他會想到水的上游有夾岸桃花,及桃林盡頭有可愛的園田;無疑他也會悼念落紅,生出惜春的情緒。他坐在沙邊,默默出神,“流花去難掬”不僅是說落花飄流離岸有點遠,手捧不到,所以令人惋惜;更深的一層意思卻是說“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蔣捷),已經(jīng)是飛絮落花時節(jié),春去難留啊。即使掬來落花,又怎樣呢?
惜春傷逝,是古代詩人常寫的題材。此詩寫得卻不落俗套,它從生活中一個偶發(fā)情節(jié)寫起,饒有興味地生發(fā),自然引入惜春情緒,可說是漸入佳境。
上一篇:第一頁
下一篇:高啟《明皇秉燭夜游圖》賞析原文與詩歌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