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李北海宴歷下亭
【題解】
天寶四載(公元745年),杜甫到臨邑看望其弟杜穎,途經濟南,適逢北海郡太守李邕在濟南,一起游宴于歷下亭。李北海,即李邕。唐代著名的文學家和書法家。時為北海太守,世稱李北海,比杜甫年齡大三十四歲。屬忘年之交,杜甫能陪李邕宴游歷下亭,感到快意當前,但又不知何時能再與李邕前輩共游同樂,因而無限留戀,傷重游之無期,慨嘆人生之別易見難。此情此景豈能無詩,此詩便是杜甫即席所賦。
全詩辭真意切,情感深摯,行文雖短,但不乏千古名句為后人所賞譽,流傳至今。
【原文】
東藩駐皂蓋①,北渚凌清河②。
海右此亭古③,濟南名士多。
云山已發興④,玉佩仍當歌⑤。
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⑥。
蘊真愜所遇⑦,落日將如何?
貴賤俱物役⑧,從公難重過⑨!
【注釋】
①東藩:即李北海,均指李邕。北海在京師之東,故稱東藩。司馬相如《上林賦》:“齊列為東藩”。皂蓋:青色車蓋。漢時太守皆用皂蓋。
②北渚:指歷下亭北邊水中的小塊陸地。清河:大清河,又名濟水,原在齊州(濟南)之北,后被黃河奪其河路。
③海右:古時正向為南,因海在東,陸地在西,故稱陸地為“海右”。一作“海內”。
④云山已發興(xìng):云山:指遠處的云影山色。發興:催發作詩的興致。
⑤玉佩:唐時宴會有女樂,此處指唱歌侑酒的歌妓。當:應當。語本曹操詩:“對酒當歌。”有人解作應當或讀作去聲。
⑥修竹:修長的竹子。交流:兩河交匯。《東征賦》:望河濟之交流。《三齊記》:歷水出歷祠下,眾源竟發,與濼水同入鵲山湖。所謂交流也。
⑦蘊真:蘊含著真正的樂趣。是說此亭蘊含真趣(自然美),故得以一游為快。愜:稱心,滿意。
⑧貴:尊貴,指李邕。賤:低賤,杜甫自謙之稱。俱:都。物役:為外物所役使。
⑨公:指李邕。難重過:難以再有同您一起重游的機會。
【譯文】
李公在歷下亭貴為駐城太守,出入乘坐的都是帶有青色車蓋的車駕,我由北渚出發,乘船經過清河前去歷下亭拜訪。
歷下亭是在海之右的齊地最古老的亭榭,濟南也是名士賢才輩出的地方,因而,這里可以說是遠近馳名。
歷下亭遠處的云影山色,溟瀠磅礴,已然足以令人生發詩興、忍不住吟詠,再加上行舟之上有女樂歌舞陪飲,更是令人不由自主地對酒高歌。亭邊不遠處那一片修長的竹林絲毫不受暑熱天氣的影響,咝咝涼風透著清爽無比,致使兩河交匯的水流也徒然奔涌著涼爽的清波。
這里的景物處處蘊含真趣,令人無比愜意,心曠神怡,感念能有如此勝景可遇,只可惜紅日西沉,宴會將散,那將是多么無可奈何?貴者如李公您,微賤者如我,但都難免于被事物役使,今日難得閑暇,自此與李公別過之后,恐怕難以再有同您一起重游的機會了。
上一篇:杜甫《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題解,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杜甫《陪裴使君登岳陽樓》題解,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