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觀赴藍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
【題解】
此詩當作于唐代宗大歷二年(公元767年),當時杜甫在夔州(今重慶奉節)。舍弟,是對自己弟弟的謙稱。觀,就是杜甫的弟弟杜觀。藍田,今在陜西藍田縣。江陵,是今湖北荊州,杜甫當時正考慮想攜全家赴江陵,所以委托自己的弟弟杜觀奔赴今陜西省藍田縣,去把自己的妻子和子女接過來,然后一同到江陵定居。
【原文】
其一
汝迎妻子達荊州①,消息真傳解我憂。
鴻雁②影來連峽內,鹡鸰飛急到沙頭③。
峣關④險路今虛遠,禹鑿⑤寒江正穩流。
朱紱即當隨彩鹢⑥,青春不假報黃牛。
【注釋】
①汝:指杜甫的弟弟杜觀。荊州:即江陵。
②鴻雁:古時有鴻雁傳書的典故,這里有暗指杜觀赴江陵之意。
③鹡鸰(jí líng):一種鳥,也稱脊令。頭黑額白,背黑腹白,尾長,體長約18cm,長在水邊覓食昆蟲。古時用脊令來比喻兄弟。沙頭:今湖北沙市,距江陵約8公里,這里用來指代江陵。
④峣(ráo)關:秦朝時地名。據考證,秦時峣關,即后來的藍田關,又稱藍關。據漢書、水經注等權威史學、地理文獻記載及以后的歷史演變,峣關在今藍田縣東南,峣山東部至藍橋鎮一帶的崇山峻嶺中,而藍關即是今藍田縣縣城。
⑤禹鑿:這里指傳說中大禹鑿穿三峽。
⑥朱紱(fú):即緋衣,唐朝五品以上官員的官服。公元764年(廣德二年)六月,嚴武上表薦舉杜甫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賜緋魚袋。賜緋魚袋,包括加緋衣和佩銀魚紋章。所以杜甫雖然不是五品官,也有資格穿著朱紱。彩鹢(yì):指船頭畫有鹢鳥的大船。鹢:古指一種水鳥,能高飛。
【譯文】
當我聽到弟弟你帶著妻子到達江陵這個消息,我的憂愁全都解開了,我正想帶全家前去江陵呢。
鴻雁傳書來說你很快就到峽內,弟弟你在那里先安頓好,就像鹡鸰飛速奔向沙頭一樣,再過些日子我也要到江陵了。
險峻的峣關,如今已經成了虛有的遙遠,自從大禹鑿穿三峽以后,三峽的水流變得很平穩,所以船速很快,相信不久我們兄弟就會團聚了。
我穿著官服,坐著畫有鹢鳥的船,正在向江陵進發,第二年的春天,我們就可以團聚了,而不是等到明年春天才到黃牛峽。
【原文】
其二
馬度秦山雪正深①,北來肌骨苦寒侵。
他鄉就我生春色,故國移居見客心②。
歡劇提攜如意舞③,喜多行坐白頭吟④。
巡檐索共梅花笑⑤,冷蕊疏枝半不禁。
【注釋】
①秦山:秦嶺。
②他鄉:指江陵。故國:指藍田。
③如意舞:指晉朝王戎喜持如意而起舞。
④白頭吟:一指古曲名,傳為卓文君所作,更多的時候泛指歌吟。
⑤巡檐:繞著屋檐踱步。索:要。
【譯文】
車馬過秦嶺的時候,正值厚雪深覆大地,從北面刮來的寒風更是穿透肌膚,侵骨般的寒冷,很是艱苦。
你本居住在他鄉,卻是為了遷就照顧暮年的我而專門從藍田搬到江陵,此舉讓我感到了春天來臨的喜悅,也深深地為你的一片親情所感動。
我極其高興,就像晉朝的王戎喜那樣拿著如意手舞足蹈,歡喜之余,我忽坐忽立地開始吟唱起卓文君所作的《白頭吟》。
我繞著屋檐歡喜地來回踱步,看到梅花我要它們跟我一起開心地笑,冷風中,稀疏的枝條上半開的花朵,都喜不自禁地綻開了笑臉。
【原文】
其三
庾信羅含俱有宅①,春來秋去作誰家②。
短墻若在從殘草③,喬木如存可假花。
卜筑應同蔣詡徑④,為園須似邵平瓜。
比年病酒開涓滴⑤,弟勸兄酬何怨嗟⑥。
【注釋】
①庾信:南北朝時著名詩人。庾信因侯景之亂,自建康遁歸江陵,居宋玉故宅,宅在城北三里。羅含:東晉人,時任恒溫別駕,曾在江陵筑茅廬而居。
②春來秋去:形容時光流逝。作誰家:不知現在成為誰的住宅了。
③從:任從。
④卜筑:擇地建筑住宅,即定居之意。蔣詡:漢代名士,漢杜陵(今陜西省西安)人,以廉直名,他庭院中有三條小路,只與羊仲、求仲二位隱士來往。后來人們把“三徑”作為隱士住所的代稱。
⑤比年:近來。開涓滴:最近幾年杜甫因為生病,酒只能喝一點點。
⑥弟勸兄酬:指杜甫、杜觀兄弟相見后相互勸酒,一同暢飲。何怨嗟:別人有什么好埋怨的?估計杜甫的家人可能為他病中喝酒的事嘮叨過。
【譯文】
庾信和羅含二人在江陵都曾有過自己的住宅,時光流逝,春來秋去輪回中,現在不知道已經成為誰的家了。
當年的矮墻若是還在,想必已是任由殘草叢生,那些名貴的喬木如果還存在,我們可以借用喬木的花來美化庭院。
等我們到了江陵,在那里選擇開闊地建屋,要像漢朝的蔣詡一樣,門前開三條小路,只通向高雅之士,不與其他俗人交游,開辟田園要像邵平種瓜一樣與鄰里相處。
因為近幾年我一直生病,酒只能喝一點點,所以兄弟見面以后相互勸酒時,兄長喝多喝少也就沒有什么可埋怨的了。
上一篇:杜甫《秋雨嘆三首》題解,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杜甫《蜀相》題解,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