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儀(生卒年不詳),字端叔,號姑溪居士,祖籍滄州無棣(今屬山東)。宋神宗元豐年間中進士。小令寫得尤好,著有《姑溪詞》。馮煦稱其詞“長調近柳,短調近秦”(《蒿庵論詞》)。
謝池春
【原文】
殘寒消盡,疏雨過,清明后。花徑斂余紅,風沼 ① 縈新皺。乳燕穿庭戶,飛絮沾襟袖。正佳時,仍晚晝。著人 ② 滋味,真個濃如酒。
頻移帶眼 ③ ,空只恁、厭厭瘦。不見又相思,見了還依舊。為問頻相見,何似長相守?天不老,人未偶。且將此恨,分付庭前柳。
【注釋】
①風沼:風中的池沼。
②著人:讓人感覺。
③移帶眼:縮緊腰帶,指日漸消瘦。
【譯文】
殘留的寒氣漸漸消盡,小雨過去,已是清明之后。落花片片灑滿小路,輕風把池塘水面吹皺。小燕子在庭院穿飛,柳絮紛揚粘滿襟袖。正是一年中最美的時候,不論是晚間還是白晝。這喜人的滋味,真個是濃如美酒。
頻頻地移動衣帶上的孔眼,任多病的身子空自消瘦。見不到她又想念她,見了以后依舊又要分手。要問是否希望常相見,我說不如長相守。蒼天無情永不老,有情人卻難成佳偶。姑且把這離情別恨,交付給庭前的楊柳。
【鑒賞】
這首詞傷春懷人,抒發了深深的離恨。
上片寫景。起首三句點出時間,是在清明的一場小雨之后。“花徑”四句,是對四種頗具特色的景物的特寫:園中鮮艷的花朵,池塘中碧綠的池水,乳燕穿庭而過,飛絮墜沾襟袖。四種物象動靜結合,又有貼切的動詞相連,共同構成了一幅生機盎然的春景圖。“正佳時”仍是寫景,“仍晚晝”為下文作鋪墊,由景到情。可到底是什么情,詞人仍沒有明說,只是說這種滋味似濃酒一般,讓人迷醉。這個結尾含蓄巧妙,既是懸念,引人往下細讀,又給讀者留下空間,同時又為下文的抒情作了鋪墊。
下片抒情。開始一句寫人因為相思日漸消瘦,襯托相思之濃。緊接著用“不見”與“見了”的哀愁寫“長相守”的期盼,真實生動。可這樣的愿望難以實現,所以詞人只能轉而埋怨上天,是它不讓有情人終成眷屬。這樣的感慨,讓人更感心酸。結尾兩句情景交融,以景寫情,以如結的柳芽喻離人心中的愁結,新穎別致,形象生動,化無形為有形,妙筆生花。
本詞用語淺白,寫景華麗濃艷,抒情含蓄深婉,確有柳三變之遺風。
上一篇:李之儀《卜算子·我住長江頭》原文、注釋、譯文、鑒賞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