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嘆三首
【題解】
這是杜甫悲秋嘆雨的一組組詩,共三首,作于唐玄宗天寶十三載(公元754年)。
那一年秋天,下了六十多天雨。據《唐書·韋見素傳》:“天寶十三年秋,霖雨六十余日,京師廬舍垣墻,頹毀殆盡,凡一十九坊汗潦。”因此,莊稼歉收,糧食匱乏,房屋毀壞,民不聊生。然而當朝宰相楊國忠卻報喜不報憂,欺瞞皇上找來個別長得好的禾苗向唐玄宗報告說:“雨雖多,不害稼也。”
這三首詩形象地描述了當時秋之蕭瑟的情景。以“雨中百草秋爛死”抒發了心中悲秋之情;以雨災后市井物價之疑問,抨擊了民間疾苦無人知的社會“病秋之態”;又以驚嘆秋之韶華易逝的感慨,來哀嘆現實中自身命運之不甘,抒發了如此動蕩蕭煞的社會背景下,自己徒然白首卻老無所成的遺憾,體現了詩人憂世情懷。
【原文】
其一
雨中百草秋爛死,階下決明①顏色鮮。
著葉滿枝翠羽蓋②,開花無數黃金錢。
涼風蕭蕭吹汝急,恐汝后時難獨立③。
堂上書生空白頭,臨風三嗅馨香泣④。
【注釋】
①決明:夏初生苗,七月開黃花。可作藥材,功能明目,故叫決明。
②著:附著。翠羽蓋:翠綠的鳥羽制成的車蓋。形容決明葉子顏色鮮艷可愛。
③汝:指決明。后時:日后,指歲暮霜寒。此二句憂決明,也是自憂。
④“堂上”二句:因恐其難久,故特覺可惜。堂上書生:指代杜甫。杜甫身世,與決明有類似之處,故不禁為之傷心掉淚。
【譯文】
數日來,瀟瀟秋雨連綿不斷,各種草植以及農作物都已經連根爛掉了,可是,庭院臺階下面的決明子卻長勢良好,顏色鮮亮。
你看它們個個枝條都附滿嫩綠的葉子,翠綠得就像用鳥兒新長出來的羽毛制成的車蓋,鮮亮可愛,而且還盛開著無數的花朵,就像一枚枚黃金錢,閃閃發亮。
可是,畢竟這是秋天,轉涼的天氣里秋風愈加瑟瑟,盡管你現在匆匆地生長,而且還算茂盛,但恐怕你日后難以抵擋秋風的冷冽,還是要面臨歲暮霜寒而凋謝,無法獨自存活。
屋子里的書生我看著決明花開枉自憂愁,撫摸兩鬢徒生的白發,不禁心生煩惱,站起身來迎風而立,聞了又聞那秋風吹送而來的陣陣花香,止不住落下了傷懷的淚水。
【原文】
其二
闌風長雨秋紛紛,四海八荒同一云①。
去馬來牛不復辨,濁涇清渭何當分②?
禾頭生耳黍穗黑,農夫田婦無消息③。
城中斗米換衾禂,相許寧論兩相值④?
【注釋】
①闌風長雨:連綿不斷的風雨。一作“闌風伏雨”,一作“東風細雨”。四海:一作“萬里”。
②“去馬”二句:因久雨,故百川皆盈,致牛馬難辨,涇渭莫分。《莊子·秋水篇》:“秋水時至,百川灌河,兩涘渚涯之間,不辨牛馬。”分:分辨。
③禾頭:一作“木頭”。田婦:一作“田父”。意為老農。《朝野僉載》:“俚諺曰:秋雨甲子,禾頭生耳。”是說芽蘗絭卷如耳形。黍不耐雨,故穗黑將爛。按《資治通鑒》卷二百一十七:“天寶十三載八月,上(唐玄宗)憂雨傷稼,楊國忠取禾之善者獻之,曰:雨雖多,不害稼也。上以為然。扶風太守房琯,言所部災情,國忠使御史推之。是歲,天下無敢言災者。”無消息:災情嚴重,而無人敢言,故杜甫有“無消息”之嘆。
④換衾裯:一作“抱衾裯”。衾裯:絲綢被子。寧論:不論,不管。直:通“值”。按《唐書·玄宗紀》:“是秋霖雨,物價暴貴,人多乏食,令出太倉米一百萬石,開十場,賤糶以濟貧民。”據杜此詩,則所謂“賤糶”,并未解決問題。貪吏舞弊,奸商居奇,人民無奈,只要“相許”,也就不計衾裯和斗米的價值是否相等了。
【譯文】
入秋以來,連綿不斷的風雨接連而至,如昏昏之咒無限彌漫開去,花草樹木紛紛凋落,農作物基本無一存活,舉目四望,四面八方荒蕪一片,整個大地都蟄伏在一片烏云之下。
由于秋雨持續下個不停,致使百川皆盈,滄海桑田都渾濁不清,馬去或是牛來都無法辨清道路,雨水造成的渾沌世界,到底是涇河水濁,還是渭河水清冽,現在如何才能分辨得清?
因為黍不耐雨,所以黍穗已經變黑即將面臨潰爛,大雨之中,那些禾葉紛紛卷起,如耳之形,似乎在傾聽世上的嗚咽而無奈之聲。農夫農婦的悲苦嘆息被冷雨隱沒雨中,災情如此嚴重,只因有人一句“雨雖多,不害稼”卻無人再敢直言發聲。
農家沒有糧食可吃,只得織錦做成一床絲綢被子到城中換取一斗食糧,怎奈貪吏舞弊,奸商為了獲取暴利從中做手腳,為了能有飯吃,貧民被迫相互“認可”,也就不計較衾裯和斗米的價值是否相等了。
【原文】
其三
長安布衣誰比數?反鎖衡門守環堵①。
老夫不出長蓬蒿,稚子無憂走風雨②。
雨聲颼颼催早寒,胡雁③翅濕高飛難。
秋來未曾見白日,泥污后土何時干④?
【注釋】
①布衣:平民。亦杜甫自謂。誰比數:和誰相提并論。是說人們瞧不起,不肯關心我的死活。衡門:以橫木作門,指陋室。環堵:環視四堵墻。
②走風雨:在風雨中走動。此句形容稚子無知的場景,大人正以風雨為憂,小孩則反以風雨為樂。
③胡雁:北方的雁。
④未曾:一作“未省”。宋玉《九辯》:“皇天淫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時而得干?”后土:大地。一作“厚土”。
【譯文】
長安不過是我的客居之地,身為貧苦平民的我又能與誰相提并論呢?瀟瀟冷雨之時,只能將陋室的橫木門反鎖,靜靜地獨坐在那里環視四堵墻壁,愁悶不已。
年老的人在這大雨連天之時無法走出屋去,心里像野外風雨中生長的飛蓬蒿草那樣,刻意求靜卻不能,倒是很羨慕那些風雨中無憂無慮奔跑嬉戲的小孩子們,但不知如此單純的孩子未來能承受多重的陰霾風雨。
忽然間,窗外傳來的雨聲一陣緊似一陣,隨著颼颼刮起的秋風催促,寒冷早早就到來了,北方的大雁想要南飛,可眼下被這秋雨打濕了雙翅,恐怕想要振翅高飛云天也很困難。
秋雨連綿不斷地傾瀉下來,終日里看不見青天露出太陽,如此沒有陽光普照的日子,大地之上的泥污和厚土,要等到什么時候才能干燥如初呢?
上一篇:杜甫《示獠奴阿段》題解,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杜甫《舍弟觀赴藍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題解,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