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王修書
建安十七年
【題解】
曹操給王修的回信。
【原文】
君澡身浴德①,流聲本州②,忠能成績③,為世美談④,名實相副,過人甚遠⑤。孤以心知君,至深至熟,非徒耳目而已也⑥。察觀先賢之論⑦,多以鹽鐵之利,足贍軍國之用⑧。昔孤初立司金之官⑨,念非屈君,余無可者⑩。故與君教曰?:“昔遏父陶正?,民賴其器用,及子媯滿,建侯于陳;近桑弘羊,位至三公?。此君元龜之兆先告者也。”是孤用君之本言?也,或恐眾人未曉此意。
自是以來,在朝之士,每得一顯選?,常舉君為首,及聞袁軍師眾賢之議?,以為不宜越君。然孤執心將有所底?,以軍師之職,閑于司金?,至于建功,重于軍師。孤之精誠?,足以達君;君之察孤,足以不疑。但恐旁人淺見,以蠡測海?,為蛇畫足?,將言前后百選?,輒不用之,而使此君沈滯冶官?。張甲李乙?,尚猶先之,此主人意待之不優之效也?。孤懼有此空聲冒實?,淫蛙亂耳?。假有斯事?,亦庶鐘期不失聽也?;若其無也,過備何害?!
昔宣帝察少府蕭望之才任宰相?,故復出之?,令為馮翊?。從正卿往,似于左遷。上使侍中宣意曰?:“君守平原日淺?,故復試君三輔?,非有所間也?。”孤揆先主中宗之意?,誠備此事?。既君崇勛業以副孤意。公叔文子與臣俱升?,獨何人哉?!(《魏志·王修傳》注引《魏略》)
【注釋】
①澡身浴德:洗凈身體,沐浴在道德中。指自己立身清正,道德高尚。
②流聲本州:流聲,聲名流傳。本州:王修家鄉青州。
③忠能:忠誠又有才干。
④美談:贊美。
⑤過人:超過了一般人。
⑥非徒耳目而已也:指我對你的了解非常深刻,并不是耳聞目睹那樣表面的了解。
⑦先賢之論:指桑弘等人。
⑧軍國之用:把經營鹽鐵的收益用來供養軍隊和國家。
⑨初立司金之官: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曹操恢復鹽鐵官營的財政經濟政策,設立了司金中郎將,專管此事。
⑩念非屈君,余無可者:不想讓你屈就,但除了你也沒有可以擔任的人。
?教:上對下的訓示。
?遏父陶正:周武王時期任陶正。陶正主管陶器生產。因為他的功勞,他的兒子媯滿被封為陳侯。
?近桑弘羊,位至三公。此君元龜之兆先告者也:桑弘羊積極參與鹽鐵專賣政策的制定,增加了財政收入,鞏固了中央集權。昭帝時期,任職御史大夫。元龜之兆:元龜就是長達一尺二寸的大烏龜。古時皇帝出征、任命文武大臣時,都會以元龜殼占卜,以定吉兇。
?本言: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本《魏武帝集》作“意”。
?在朝之士,每得一顯選:在朝做官的人,每得到一個晉升選拔的機會,都會首推王修。
?袁軍師,眾賢:袁軍師,袁渙,時任丞相府軍師祭酒。眾賢:諸君。
?執心,底:執心,堅持原來的心思。底:定,不變。
?閑:大。
?精誠:真誠。
?以蠡(lí)測海:蠡,瓠(hù)瓢。形容以短淺的見識猜測別人。
?為蛇畫足:畫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情。
?百選:多次選拔。
?沈滯:指做官不順利,沒有升遷。
?張甲李乙:泛指某人。
?效:證明。
?空聲:虛而不實的話。
?淫蛙:此處指惑亂之聲。
?斯事:此事。
?庶鐘期不失聽也:庶,希望。鐘期:鐘子期。失聽:聽錯。
?過備何害:多加防備又有什么害處。
?宣帝:漢宣帝劉詢,他見當時任職少府的蕭望之有宰相之才,卻先把他派去外地去做官。
?出之:將他調出去。
?馮翊(yì):左馮翊。西漢時期,京都長安及附近各縣地區劃分為三個行政區域: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相當于郡太守。蕭望之原本是少府,官職為正卿,后被調去做了左馮翊,好像是降職。
?上:皇帝。
?守平原日淺:任平原郡太守的時間比較短。
?三輔: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合稱三輔。
?間:隔閡。
?揆(kuí)先主中宗:揆,揣測。先主:去世的皇帝。中宗:選地劉詢死后廟號為中宗。
?誠備此事:實在是預備做這樣的事情。
?公叔文子:春秋時期衛國的大夫公孫拔,把他的家臣推薦為大夫,二人一起上朝。公孫拔死后謚號“貞惠文子”,所以稱其為“公孫文子”。
?獨:反問句中的語氣助詞。意思是說,公孫文子都可以推薦他的家臣為官,和他一起上朝,他們可以做到,我們難道做不到嗎?
【精要簡介】
漢武帝時期開始實行鹽鐵官營,東漢和帝時期取消。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曹操平定冀州,為了保證國家和軍隊的需用,又恢復了鹽鐵官營,聘請王修為司空掾,掌管鑄造錢幣、兵器和農具。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王修向曹操建議:“修聞枳棘之林,無梁柱之質;涓流之水,無洪波之勢。是以在職七年,忠讜不昭于時,功業不見于事,欣于所受,俯慚不報,未嘗不長夜起坐,中飯釋餐。何者?力少任重,不堪而懼也。謹貢所議如左”。對曹操委婉地說出自己在職七年還沒有得到升遷。曹操看后,回了這封信給他,隨后又升他為魏郡太守。
上一篇:曹操《與孫權書》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曹操《與荀彧書追傷郭嘉》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