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棗祗子處中封爵并祀祗令
建安六年
【題解】
曹操下令給棗祗的兒子處中封爵的文章。
【原文】
故陳留太守棗祗①,天性忠能②。始共舉義兵③,周旋征討④。后袁紹在冀州,亦貪祗⑤,欲得之。祗深附托于孤,使領東阿令⑥。呂布之亂⑦,兗州皆叛,惟范、東阿完在,由祗以兵據城之力也。后大軍糧乏,得東阿以繼,祗之功也。及破黃巾定許⑧,得賊資業⑨,當興立屯田,時議者皆言當計牛輸谷⑩,佃科以定?。施行后,祗白以為僦牛輸谷?,大收不增谷,有水旱災除,大不便。反覆來說,孤猶以為當如故,大收不可復改易。祗猶執之?,孤不知所從,使與荀令君議之?。時故軍祭酒侯聲云:“科取官牛,為官田計。如祗議,于官便,于客不便?。”聲懷此云云?,以疑令君?。祗猶自信,據計畫還白,執分田之術?。孤乃然之?,使為屯田都尉,施設田業?。其時歲則大收?,后遂因此大田?,豐足軍用,摧滅群逆,克定天下,以隆王室,祗興其功。不幸早沒,追贈以郡?,猶未副之?。今重思之?,祗宜受封,稽留至今?,孤之過也。祗子處中,宜加封爵?,以祀祗為不朽之事。(《魏志·任峻傳》注引《魏武故事》)
【注釋】
①陳留:郡名,今河南開封東南方。
②忠能:忠誠且有才能。
③義兵:指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東部各州郡聯合起來征討董卓。
④周旋:回旋,和敵人較量。
⑤貪:片面地追求。
⑥東阿令:東阿,縣名,今山東省陽谷縣阿城鎮。漢朝時期,萬戶以上的縣,長官稱為令,不足萬戶的則稱為長。
⑦呂布之亂:興平元年(公元194年),曹操帶兵東征陶謙時,陳留太守張邈和曹操的舊部陳宮秘密迎呂布為兗州牧,除了鄄城、范、東阿三縣,兗州各郡都投降了呂布。
⑧破黃巾定許:黃巾,東漢末年的農民起義軍,因頭戴黃巾,所以稱為“黃巾軍”。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鎮壓了汝南、潁川等地的黃巾軍,迎漢獻帝于許。
⑨得賊資業:指從黃巾軍手里奪下了耕牛、農具等,為曹操的屯田政策奠定了基礎。
⑩計牛輸谷:按照租用的官牛的數目繳納租糧。
?佃(diàn)科以定:佃科,向農民征收租糧的章程。以:通“已”,已經的意思。
?白以為僦(jiù)牛輸谷:棗祗陳述自己的意見,認為實行“僦牛輸谷”政策,豐收的時候不能增租,災害的時候不能減租,這種租賦形式并不利于國家的發展。
?執:堅持。
?荀令君:尚書令荀彧。
?時故軍祭酒侯聲云:科取官牛,為官田計。如祗議,于官便,于客不便:這幾句的意思是,軍師祭酒侯聲說,依據官牛的數量來征收租糧,是為了公家屯田著想的。如果依據棗祗的意見,只會對公家有利,而對屯田的百姓無利。客:應招來屯田的流亡農民,也就是屯戶。
?云云:如此,這樣。
?以疑令君:使得尚書令荀彧猶豫不決。
?分田之術:雖然遇到了阻礙,但是棗祗依然堅定,并拿出了計劃再次陳述,堅持要按照產量來收租的方法。
?然之:贊同他的觀點。
?施設田業:興辦屯田事宜。
?時歲則大收:當年大豐收。
?大田:擴大屯田。
?追贈以郡:指棗祗死后又追封他為陳留郡太守。
?猶未副之:指即便如此,封號也沒有和棗祗的功勛相當。
?重思:再三思考。
?稽留:拖延耽誤。
?封爵:分封爵位,根據爵位等級給予相應的封邑,在其封邑內可以收租。
【精要簡介】
棗祗是東漢末年跟著曹操帶兵討伐的董卓的將領,對兗州的鞏固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遷許都后,棗祗提議興辦屯田,并被任命為屯田都尉,解決了軍需。
棗祗死后,被追封為陳留太守。依照他的功績,曹操下令給他的兒子處中封爵。另外,曹操的此篇文章還反映出曹操興辦屯田時的一些情況,有著重要的史料價值。
上一篇:曹操《分租與諸將掾屬令》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曹操《告涿郡太守令》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