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黃樓作①
去年重陽不可說,南城夜半千漚發。
水穿城下作雷鳴,泥滿城頭飛雨滑。
黃花白酒無人問,日暮歸來洗靴襪②。
豈知還復有今年,把盞對花容一呷。
莫嫌酒薄紅粉陋,終勝泥中千柄鍤。
黃樓新成壁未干,清河已落霜初殺。
朝來白霧如細雨,南山不見千尋剎③。
樓前便作海茫茫,樓下空聞櫓鴉軋④。
薄寒中人老可畏,熱酒澆腸氣先壓。
煙消日出見漁村,遠水鱗鱗山齾齾⑤。
詩人猛士雜龍虎⑥,楚舞吳歌亂鵝鴨⑦。
一杯相屬君勿辭,此景何殊泛清霅⑧?
①元豐元年(1078)九月初九作于徐州。熙寧十年黃河泛濫,大水淹及徐州城下。次年蘇軾拆霸王廳之建材,于東門筑黃樓,九月九日舉行落成典禮,因賦此詩以紀之。參見秦觀《黃樓賦并引》、蘇轍《黃樓賦并引》。《唐宋詩醇》卷三十六評此詩云:“去年今年,雨夕晴朝,各寫得淋漓盡致,驅濤涌云,復出千古。”紀昀曰:“筆筆作龍跳虎臥之勢。”(《紀批》)
②洗靴襪:施宿《東坡先生年譜》載徐州大水時,“公以身率之,與城存亡,履屨策杖,親督禁卒,筑堤捍之。”履屨:即指靴襪之類。
③南山:指云龍山。賀鑄《游云龍山張氏故居》詩自注:“云龍山,距彭城(徐州)郭南三里,郡人張天驥筑亭于西麓。”蘇軾題其亭為放鶴亭。剎:寺廟。
④鴉軋:磨擦聲。賀鑄《陌上郎》詞:“雙櫓本無情,鴉軋如人語。”
⑤齾齾(狔à):缺齒,此喻山巒參差不齊。劉克莊《筑城行》:“高城齾齾如魚鱗。”意相似。
⑥“詩人”句:形容參與落成典禮的名士眾多。語本崔班《灼灼歌》:“坐中之客皆龍虎。”蘇軾自注:“坐客三十余人,多知名之士。”
⑦亂鵝鴨:形聲足音歌聲的夾雜。語本《舊唐書·李愬傳》:“近城有鵝鴨池,愬令驚之,以雜其聲。”陳衍《宋詩精華錄》卷二:“以鵝鴨對龍虎,所謂嘻笑成文章也。”⑧清霅:指霅溪,在浙江湖州境內。
上一篇:蘇軾《東欄梨花》注解
下一篇:蘇軾《續麗人行》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