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國學之風 彰國樂之范
——讀白瑋老師《硯耕塘詩稿》有感
◎高永民
上個世紀80年代在遼大讀書時,有幸和白瑋老師結識,白瑋老師也成為我眾多崇敬的人之一,有了困惑迷茫也經常向老師討教,老師指點迷津,著實讓我受益頗多,那時就有幸領略到老師的過人才華。
工作多年之后,回到沈陽,才和白老師又陸續交往。多年的交往為老師出眾的才華所折服,這是我之大幸。過去曾聽說白老師愛好寫詩,寫了不少詩,但我以為老師是學中文出身,吟詩作賦,也是中文才子們的獨有特點。但沒想到,白老師對詩歌的愛好、執著及造詣,遠遠超出我的想象。
《硯耕塘詩稿》裝幀精美典雅,古色古香,實不多見。放在床頭,夜夜伴著墨香入眠。我多年養成了睡前必讀幾頁書的習慣,遂將此視為催眠曲,但長此以往,二十幾年下來,不知不覺間也讀了不少書。家里藏書也算不少,我讀書也雜,天文地理、古今中外都有涉及,但詩歌卻較少。不是我不喜歡讀詩,因水平有限,的確有些欣賞不了。家中書籍中除唐詩宋詞外,也沒有其他詩歌收藏。每晚睡前看幾首老師或送家人友人、或贊美大好山河的詩篇,真是一種美的享受。而老師秉國學之風、彰國樂之范的創作意境沁人肺腑,感人至深。而要記錄讀后體會,竟成了一大負擔,唯恐才疏學淺,領略不透老師的創作意境,幾次執筆又放下,反復誦讀半年有余,才戰戰兢兢有了這篇讀后感。
詩是什么?怎樣創作?老師的答案最為精巧:“詩能抒胸臆,知音最難求。以心溫烈酒,何須問天鉤。何以煉詩文,濃淡貴尚真。虛華不入眼,我手寫我心。漫卷風云事,止水說古今。天涯或咫尺,咸做同路人。五音對五行,頓挫任放收。深宏坦胸懷,沉浮好去留。寫詩必用典,拈來做同謀。偕趣塵封事,共銷今日愁。”
在我看來,《硯耕塘詩稿》是極為難得的宏大創作,敬親人、贈友人、同窗、同事;游歷感懷,懷古頌今。老師自幼愛詩、習詩、賦詩,以詩為樂,以詩為朋,以詩會友,將工作生活之所見所聞所悟所感,情寄翰墨,寓求田園之樂、愛自然之美、究天人之際。老師格調不同的五篇詩作與五行相配相契,各具其性,各呈其態,各展其用,實在難得。
讀老師的詩,不僅讓我心境愉悅,對人生又有了一番深入思考,還讓我認識不少繁體字,有時竟要翻看康熙字典查看字的讀音,由此,師生文化上的差異可見一斑,對老師的才華更增添萬分敬佩。
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詩歌成為全民情緒出口,北島、芒克、舒婷等朦朧詩代表人物廣受歡迎。那時,我正接受大學教育,也正是從那時起,我對詩歌多了一點了解,但由于專業和學識所限,僅僅是遠遠地欣賞而已。偶爾也在網上看到人們對詩歌創作及發展現狀的討論。有人抱怨,近代尤其是現代已經沒有偉大的詩人出現,有人擔心,詩歌可能會日漸邊緣而衰落,總有一天詩歌會走出人們的視野。
2013年10月,著名詩人、朦朧詩代表人物舒婷到濟南參加“重汽之夏·大型詩歌朗誦會”。會上,舒婷在談詩歌現狀時說,現在已無偉大詩人,她對詩歌的發展現狀和未來表示擔憂。而在我看來,這樣的觀點有些片面。
白瑋老師恒久的創作及其五聲配五行言情言志的宏大詩作,就是我們這個時代不僅可以而且能夠稱為不折不扣的偉大創作和偉大詩人。
我所說的偉大,已與傳統意義上的偉大一詞在語意上有不同,絕不是浮夸之詞。老師幾十年從未間斷詩歌創作,這種堅持與不懈,非一般人所能及,即可喻為偉大;在詩歌已不可能再有中心的創作時代,老師歌親頌友、贊美大好山河,一直在傳播正能量,絕非無病呻吟,同樣可喻為偉大。而隨著時代的變化,詩歌創作的觀念也發生著巨大變化。當今社會,讀者的欣賞水平越來越高,詩人的創作起點也越來越高,詩歌成為全民之事,詩歌創作也進入雜亂發展期。現在的讀者都希望讀到輕松的東西,不愿意看那些假大空的詩作。
詩歌創作進入雜亂發展期,從一個側面正表明詩歌創作進入了大眾化,什么人都能寫詩,表明詩歌不僅不能滅亡,而且已經進入由曲高和寡的高端文化到平民文化的恒常發展期。而白老師的詩歌創作正是此時期當中能夠秉承國學之風,彰國樂之范的代表。
如果說詩歌有一天會消亡,那么,走向消亡的詩歌創作一定是已經脫離了現實生活,脫離了大眾口味,在意境上,意象模糊、顛倒黑白,在音律上,不講音節、沒有韻律,而遭人棄之遠之。
讀白老師的詩歌,無論是早年還是近年之作,均言之有物,情真意切,音節考究,韻律優美。實在想不到,白老師一個地道北方漢子,臉膛黑黑,五大三粗的身材,如果沒有實際接觸,光看外表,很難和人們傳統意義上優雅細膩、情感豐富、瀟灑倜儻的才子詩人聯系在一起。盡管和老師接觸多年,實際上我并未真正走進老師的內心世界,并不了解老師的真才情。看白老師的詩作,徹底顛覆了我過去對老師的印象,開始以一個全新的角度了解老師,原來北方漢子寬廣的胸襟里,可是一顆多情柔弱的細膩之心。
反復誦讀《硯耕塘詩稿》,感覺詩稿的創作有七個特點。
一是特別注重詩情畫意的有機結合,特別擅長色彩和色調的搭配,行文生動。
這一特點在《候鳥》《胡楊禮贊》及《雨中婺源》中均得以充分體現。“冰河初開放,候鳥齊飛翔。啾啾歌春早,款款向北方。”“綽影婷婷立,攢頭捕魚忙。”“高天任自由,淡云任鳴唱。水影剪風度,天光映翅膀。林疏舒胸臆,水瀉寫萬方。”“相敬舉齊眉,廝守動天荒。”“千辛何所懼,南北任闖蕩,萬苦敢承擔,心比日月長。”“崖邊佇立久,默默深情望,一飛思鄉曲,故鄉可無恙。”“群飛鋪天地,浩然蕩回腸。單飛孤膽秀,舍我誰與傍。”在《候鳥》這篇鴻篇巨制中,候鳥的品德、生活習性及所處環境,均詩情畫意地展現在讀者眼前,美麗的色彩與創作的色調有機結合,讓人嘆為觀止。
“水漠有孤煙,胡楊亦凜然。千年英雄樹,點亮戈壁灘。風雨遙迢路,星高月如磐。”“樹大能蔽日,樹高可摩天。”“大漠扎根深,獨擎一片天。”“壺口濤如雷,天河疑倒懸。奔騰如野馬,瀑聲裂兩岸。”胡楊的偉岸,壺口瀑布的磅礴,讀后仿佛身臨其境。
色彩與色調的絕妙搭配呈現出雨中婺源的別樣景致:“雨中婺源景色深,青白農舍小山村。雕梁老屋家風暖,畫棟祠堂民意醇。筆耕硯田繪曦早,水流小橋寫黃昏。穿行彩虹微風里,桃花飄落片片春。”
二是善于營造想象空間,引人思考,啟人心智,令人回味。
《廣西大化賞石印象》:“沉醉美石入瑤山,冀望巴馬假天年。紅水河谷塑風骨,綠筍峰煙鍛涅槃。大象有形廓心宇,禪思無際走天邊。謨拜何須香火盛,一草一木皆神仙。”
蘇柳是著名女詞人,她的作品清新淡雅,立意新穎,令人回味。《初識蘇柳》:“恰逢細雨醉江南,疏柳婆娑正含煙。十里徘徊孔雀展,一抹青澀胭脂灣。淡定杯酒闌珊夜,率意書香忘情眠。心存大家任馳騁,策馬何必走關山。”如此的立意和清新筆觸,堪比蘇柳,回味無窮。
三是善于創造情景交融的意境。
“千年古鎮千年瓷,沙里情懷泥里詩。青花不開馨香久,粉彩能染富貴癡。滕王遜色千古對,文公不讓一宗師。山水著意人獨秀,小器擔當國運時。”在《瓷都印象》中,作者把本是靜止物件的瓷器,給予了鮮活恒久的生命,千年瓷、泥里詩、馨香久、富貴癡。對古瓷的贊賞,連宋代大理學家朱熹都不會謙讓唐代大文學家柳宗元。寥寥幾筆,一幅古人賦詩吟誦千年古瓷的畫面,仿佛就在眼前,讓人浮想聯翩。
在《南岳印象》中,作者這樣直抒胸臆:“霧里看山山亦羞,倩女瀟湘顯風流。三丈巨佛了百苦,一炷高香解千愁。金石為開農奴劍,家國不覆將軍謀。孰樂孰憂范公語,洞庭西望岳陽樓。”在霧中看南岳衡山都害羞,如此喻人的意境太過優美,連舜帝的兩個美妃娥皇和女英,隨舜帝都游而不歸,最后死于湘江,似有游美景,做鬼也風流之意境!如此情景交融的意境,給人無限遐想。
同樣讓人遐想無限的還有《夜訪均天坊十首》之三、《月夜獨坐》和《禪韻·心曲》:“紅塵何須破,蓮花自然白。縱使千百轉,一往上琴臺。”“獨坐無憂月西斜,天女舒袖散星花。妻兒酣然悄入夢,一份恬淡一杯茶。”“天地有七弦,讀琴月正彎。禪音了無影,心曲不須彈。”
四是善于處理虛與實、動與靜、形與神、大與小的關系。
《殷墟懷古》,作者這樣表情達意:“饕餮巨制方鼎尊,殷墟王陵淹小屯。扶犁侯村耕黍麥,把刀獸甲占風云。龍骨去病今人笑,卜辭揭示上古真。洹水北流不曾斷,一脈文字萬代存。”虛實、動靜,形神兼備。
《憑吊天波楊府頓識》也具同樣風采:“天波府里心難平,如嘶戰騎旌旗風。楊門忠烈成大義,太君笑傲敢出征。紅顏一怒驚天地,男兒百戰赴死生。英雄長眠莫驚擾,崇敬于心步屐輕。”
在《珍寶島鉤沉》和《冬雪》中,形神大小虛實動靜兼備,作者的才思躍然紙上。
“滔天大江東,孤島敢臨風。硝煙已散盡,獨吊一青冢。”“朔風撼天地,雪花大如席。堤岸秀弧線,冰河一望西。風助夙夢醒,雪打情愫怡。紅男霞盡染,綠女翠欲滴。小樓南窗景,大野北風急。”
五是語言精練、形象,音調和諧、節奏鮮明。
在《黃土高原紀行》中,這一特色表現得淋漓盡致。“山重水復梁上梁,登峰接云山西梆。好酒女兒紅百里,婆姨飯后說夕陽。黃土坡上彀子黃,羊皮筏子送姑娘。嗩吶吹得震天響,蕎麥窩窩就斜陽。”簡練的語言,形象生動地表現了黃土高原的獨有特點以及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的生活習性。梁上梁、山西梆、紅百里、說夕陽;彀子黃、送姑娘、震天響、就斜陽。和諧的音調,鮮明的節奏,讀來朗朗上口。
《閃過江陰大橋》的語言同樣極為生動,節奏明快,江南江北特點悄然概括無余。“橋上橋下往來客,江南江北皆江陰。江南廣序春欲染,江北高樓悄入云。橋下逝水流年去,橋上天塹接古今。亙古神話今又是,輩出新人勝舊人。”
在《賀沈音七十華誕》中,作者誦道:“九曲黃河黃,高原朔風狂。舉義危難時,慷慨赴國殤。歌舞凌壯志,文藝做刀槍。熠熠七十年,而今更輝煌。”僅僅五言四十字,不僅道盡沈陽音樂學院國難當頭的艱難前生,“熠熠七十年”更演繹出今日的輝煌。
六是婉約含蓄,結構深細縝密,音律婉轉,語言圓潤清麗,有柔婉之美。
《清賞漱玉詞》盡展婉約含蓄之美。“綠肥紅瘦秋已深,簾卷漱玉問來人。婉約西風吹拂處,紅燭清照八百春。”
“秦淮河上小燈紅,搖碎波光槳櫓聲。此地不再奈何曲,斯人已過文德東。烏衣巷口燕歸去,香君樓前晚來風。夫子教化民為本,以義選才賴后生。”在寫意秦淮河中,小燈紅、槳櫓聲、燕歸去、晚來風、秦淮河上、搖碎波光等一靜一動,秦淮河被賦予了靈魂,栩栩如生。
在《題陳文南湘西少女陶藝雕像》中,無不透露出音律婉轉,語言圓潤清麗之美:“湘西吊腳步青苔,泉涌山歌幾徘徊。襲人暗香覓花影,蓓蕾沾露向陽開。”
七是言之有物,情真意切,能引起共鳴。
白老師詩作的一些篇章或是對家人性格、人品的贊美,或是對已故親人的懷念,短短幾首小詩,呈現給讀者的卻是一個母親家族具有十一個姊妹,讓人羨慕且有教養的大家庭。
《敬外祖父》中:“閉目養神容自威,奔波勞碌苦自睢”“鐵骨柔腸身自正,積德行善口作碑。”《敬外祖母》中:“風雨人生一路辛,感天動地泣鬼神”“心系鄰里交口贊,情牽兒女寸草心。”短短幾句,即刻畫出具有典型中華傳統美德的外祖父母的高大形象。
老師大舅“大鵬一飛三千里,浩然襟懷匡神州。太子河畔苦心智,野老灘頭競風流”。讓人心生敬佩。二舅際遇令人唏噓:“少小離家學戲文,一葉江湖幾浮沉。”“可嘆天不假英年,葉落龍崗伴至親。”三舅“秦嶺老山抗敵寇,川地蜀道天路艱。斷案能圓龍圖夢,執法敢平曠古冤。”這是何等的氣節,幾人能及!作者最敬佩的四舅“不移求索天易老,矢志耕耘了無煙。南國梧桐敲心雨,智者率意走天邊”。比老師年齡還小的小舅“四五生辰事事福,處處為師處處書。學得山外行人遠,讀到夜深酒自熟”。二姨“心想手到布爾喬,織繡勾連成大巧”。大學教師的三姨“一如春蠶絲方盡,更比廣廈秋風歌。創業襄平遼化路,執教濱城智仁街”。四姨“輕聲細語敢迎風,梅綻一束白映紅。粉肩已然擔道義,女流畢竟赴從容”。資深美容師的九姨“扶傷救美人風雅,越洋勵志葉飄萍”。身為律師的小姨“夜雨結緣常廝守,秋燈締盟不更弦。小女至今掌心寶,事業有期日中天”。
老師對愛妻的中意,令人羨慕。“玉樹妖嬈敢臨風,以沫相濡赤復誠。少年戎裝赴慷慨,天使白衣度眾生。敬老不俱臥冰苦,愛幼平添舐犢情。白首締盟緣千載,共渡愛河幸三生。”對兒子的期許,令人動容。“憐為膝下子,比肩已成人。年華付逝水,歲月不留痕。怡樂陶天倫,血濃情自真。蹣跚學步時,恍如昨日晨。”“叫聲小子莫癲狂,尺有所短寸有長。文辭炫目權作水,畢竟東流入大洋。滿易招損訓千古,謙可受益是良方。躬身學習不浮躁,偶以驚人算平常。”
尤其老師對幾位同學甚至屬下同事英年早逝的緬懷,讓人過目不忘。在多篇詩作中,老師用“哭”字來表現對同窗及同事的痛惜及深厚感情。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老師的幾次大哭,對象不是自己親人,而是屬下同窗,表明老師是一位有情有義的熱血男兒。
《哭東海》:“雪染平安夜色白,手足頓失哭東海。長劍伴讀擔道義,短歌佐行戲鬼才。千古難銷愁沽酒,一生閱盡苦登臺。揮別漸遠依然是,明日黃花為君裁。”《哭徐斌》:“桀驁不馴大才子,音容一如同窗時。學而就簡凌峰頂,愛則去繁折桂枝。開懷童心貫南北,衡天豪情任曲直。孑然槍手誰與共,續寫春風天地詩。”《挽佟敏》:“飛雪銜悲舞且旋,枝上孤鴉啼春寒。曾經婉轉金鐘夜,仿佛高歌舞臺前。檳砬放飛孩提夢,渾河姿行淑女船。戛然難止天音渺,心存姣容三寸丹。”
老師對父親的懷念,字字真切,催人淚下。“清明春意寒,悵惘上心端。此去十二載,聊表寸心丹。”“眷眷思念誰人知,愁作沽酒苦作詩。故園濱州根持久,大漠紅山成長時。運籌商海儉為本,福蔭民生意恐遲。將妻教子恩澤重,遠行十年日日思。”“秋去風飄葉,冬來舞飛雪。此去十二載,日日傷別離。”“霜降一夢十載長,即離兩隔空悲涼。孝子無奈北風吼,乖女有情涕流長。睹物猶享天倫樂,思人那堪寸斷腸。可嘆望兒空佇立,夜夜有兒伴夢香。”
老師對母親的愛,感天動地。“九九重陽頌菊香,白發如絲是親娘。擴井持家披曉月,輕工憐幼暖寒窗。望子成龍真洪福,揮之入夢非黃粱。三春不改赤誠在,邀福將壽訴衷腸。”“人間有大愛,莫過母親深。給予兒生命,感動天地人。”
通讀白老師的詩作,給我的最大感受是,讓人心身愉悅,豐富了歷史知識,提高了文學修養。老師詩稿創作傳播的都是正能量,正順應了當今快節奏生活的人們對輕松愉悅精神文化的追求。老師對生活、對人生、對世界愛的敏銳體察,就像他那些有靈魂的詩歌一樣充滿光澤。
上一篇:茹陽《硯田筆耕賦真詩——拜讀《硯耕塘詩稿》有感》
下一篇:徐光榮《筆耕無言雪上松——讀白瑋《硯耕塘詩稿》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