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節儉的道光皇帝
道光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節儉皇帝。縱觀中國歷史二千余年,二十余朝,數百君王,就節儉而言,堪與道光相比者為數不多。
早在登基之前,道光就較深地接受了儒家傳統的儉德思想,深知大清王朝創業非易,守業維艱,為君者必須崇儉去奢,節用愛人,方能使王朝萬世不衰。登基之后,道光的節儉思想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并將其作為治國方略的重要內容,予以發揮和闡釋。道光元年(1821)的《御制聲色貨利諭》和道光十一年(1831)的《御制慎德堂記》算得上是道光節儉思想的代表作了。
道光倡節儉、杜奢靡并不只是嘴上說說、紙上寫寫的,而是采取措施,見諸行動。他的倡行節儉的諭旨和措施,盡管在整個統治階級中收效很小,但他自己確一直都在躬親實踐,身體力行。
照例,皇帝每餐最少也有二十幾樣菜肴,道光覺得這樣過于靡費,常年每天多者準令做四樣菜,有時則只要一碗豆腐燒豬肝。道光初年兩次大宴群臣,凡赴宴文武官員無不瞠目結舌。一次是皇后生日,道光設宴賞賜內廷諸臣,有緣赴宴文武都以為皇后生日,定可一飽口福。誰知道光早已經諭令備宴官員,只準宰豬兩頭,用打鹵面招待群臣,其余概行裁減,搞得赴亭文武官員哭笑不得。一次是大學士長齡平定回疆叛亂,道光擺宴慶功。開宴后,群臣誰也不敢動筷,原來只有幾樣小菜,質低量少,若一齊動手,立時就會菜光盤凈,無奈只好陪著皇帝喝兩蠱酒了事。
道光登極伊始,即諭令內務府清查庫存,除留下少量皇室必備衣料外,其余悉數分賜文武百官,道光服飾上的節儉,在歷代君王中實屬罕見。道光服飾不但不求華美,而且少穿新衣,對于不顯眼的衣物,更是多穿一日是一日。清人服飾以袍褂罩身,褲子極少外露。為了節省,道光長年多穿舊褲,日久膝蓋處先行磨破,就令內務府差人補上一塊圓形補丁。朝廷官員歷經多次親身所驗,已深知皇帝節儉之實。
為表示自己倡節儉、杜奢靡的決心,道光在詔令停止和嚴格限制各地奉獻貢品的同時,采取了一些切實的措施。宮娥彩女大批放還出宮,令后妃以下悉行屏去繁華裝飾,衣食用度概從樸實,詔諭嗣后皇子皇孫婚儀一切從儉。
道光登極后,內務府按慣例為他準備了御用硯臺四十方,每方背面都鐫刻“道光御用”四字。道光在見到內務府奏報所備御用品清單時,覺得一人如何能用四十方硯臺,放置不用,未免可惜,當即傳諭留下兩方,其余分賜內廷諸臣,并詔令此后有關地方勿須再常年備制。道光帝裁減奢靡浮華之物,不勝枚舉,即使按慣例所設御用必備品,亦或減或改,一切儉樸節省從事。
上一篇:封建帝王當中最勤勉的一位-清朝-滿族歷史
下一篇:師夷之長技以制夷-清朝-滿族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