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表出口報喜
在國家對手表出口采取了優惠政策之后,國產手表出口漸趨活躍。但是也出現一個怪現象:一邊是手表行業出口報喜,一邊卻是這些已“出口”的手表又大量地被返銷到國內市場。
據調查,1981年至1986年的6年間,內地出口到香港的機械手表為1100余萬只,但在香港鐘表五光十色的貨架上未曾見到一塊國產手表,在香港海關關冊上也查不到國產手表轉口的蹤影。“出口表”流向了何方呢?原來這些機械表大部分通過各種渠道回流到了國內這個龐大的市場。據上海手表行業的同志反映,在一些訂貨會上,甚至是全國性的手表訂貨會上,一些經銷單位以明碼實價向各地鐘表經營商兜售倒回來的國產表。
出口手表返銷到國內市場的原因何在呢?原來,手表出口價和內銷價差價懸殊、返銷經營者有利可圖。以上海手表為例:外銷出廠價格平均每只7美元,內銷出廠價格平均51元人民幣,按當時1:4匯率價格換算,“進口”一只國產手表,其利是可想而知的。
出口報喜竟是空喜,優惠政策沒有實現,外匯也無一文到手,實屬遺憾。這件事告誡人們,制定出口價格必須考慮出口和內銷的差價,必須善于按價值規律來指導流通。
上一篇:所謂的中國定理實不該在中國誤傳
下一篇:搠思監誤國被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