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夷之長技以制夷
魏源(1794~1857),名遠達,字默深,又字墨生、漢士,號良圖,漢族,湖南邵陽隆回人,道光二年舉人,二十五年始成進士,官高郵知州,晚年棄官歸隱,潛心佛學,法名承貫。魏源是一個進步的思想家、史學家和堅決反對外國侵略的愛國學者。魏源倡導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總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新思想。是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先行者當中很有眼光的人物。
面對西方資本主義的侵華活動,魏源是一個持堅決的反抗者。他提出了“義民可用”的主張,這與林則徐“民心可用”的觀點相一致。他主張利用和依靠人民群眾來抵抗外來侵略者,與投降派的“防民甚于防寇”形成鮮明的對照。他總結鴉片戰爭的經驗教訓,提出“自守之策二:一曰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內河;一曰調客兵不如練土兵,調水師不如練水勇”,主張采取誘敵深入以殲滅來犯者。這種相信熟悉情況的當地人民群眾,發揮他們的長處和抗敵的積極性來組織反侵略武裝力量,并采取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是完全可行的,非常切合當時敵強我弱、敵寡我眾的客觀實際。
魏源在堅決反抗侵略的同時,又重視了解和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作為對付侵略的重要方法。他在《海國圖志》中很好貫徹并發揮了林則徐了解和學習西方的思想和做法,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正確口號,為此,他還提出了一套具體方案,不但包括了官辦軍事工業,改進軍隊武器裝備的內容,而且提出了興辦民用工業,允許商民自由興辦工業的主張。他還倡議立譯館翻夷書,并于閩粵兩省武試增設水師一科,有可以造西洋戰艦、火輪舟、造飛炮火箭、水雷奇器的,視其為科甲出身,以獎勵科學發明。他相信中國人民有能力掌握西方的新式生產技術,若干年后,中國一定能夠趕上并超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
上一篇:崇尚節儉的道光皇帝-清朝-滿族歷史
下一篇:帝后的生死戀-清朝-滿族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