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朝的國歌
《鞏金甌》是中國第一首法定的國歌,于宣統三年八月十三(1911年10月4日,武昌起義前六日)由清政府頌定。它是當時憲法內容的一部分。
這首《鞏金甌》由清政府海軍部參謀官、近代著名思想家嚴復作詞,禁衛軍軍官、皇室成員傅侗作曲(曲譜實際來自康熙時期的皇室音樂).修訂:郭曾炘鞏,即鞏固的意思。金甌在中國古代比喻疆土之完固。亦用以指國土。歌名的意思就是鞏固清王朝的萬里江山。歌詞是文言文:鞏金甌,承天幬,民物欣鳧藻,喜同袍,清時幸遭。真熙皞,帝國蒼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大清駐英大使曾紀澤在出使期間,看到西方國家在公共禮儀場合演奏國歌,甚為感動,覺得清帝國也應有本身的國歌,因此特地上奏并呈了一部國樂草案,但未得到批準。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大清帝國陸軍部成立,譜制了一首陸軍軍歌,并在正式國歌《鞏金甌》未出前,暫成為清朝代國歌。每當在國際交往中需要演奏國歌時,便使用該首軍歌代替。直至1911年,清帝國正式制訂了國歌《鞏金甌》.
《鞏金甌》完成后差不多一年,清朝就滅亡了,所以,《鞏金甌》被人們戲稱作“喪曲”。
上一篇:大清帝國從極盛走向沒落-清朝-滿族歷史
下一篇:天命汗努爾哈赤的成長歷程-清朝-滿族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