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野吉晴之重走歷史
大約400萬年前,人類的祖先隨著各自的進化,進行了不同的長途旅行。特別是穿過亞歐大陸,跨過白令海峽到達美洲大陸的5萬千米的路程,美國考古學家將其稱為“偉大的旅程”。日本探險家關野吉晴為了模仿古代人的長途遷徙旅程,依靠著自行車、劃艇、滑雪、狗雪橇,直面嚴酷的大自然,順著這旅程逆行,完成了20世紀末最大的紀行。
1949年出生的關野,精通西班牙文,在讀大學法律系本科的時候,就組織了探險俱樂部,探索亞馬孫河的全程,25年來花了10年時間在南美作了32次旅行。1992年是哥倫布到達美洲500周年,南美土著人因哥倫布而與舊大陸發生了聯系。美洲土著居民是蒙古利亞人種,與日本人是同一個人種。作為日本人,關野開始操心這些先人是如何到達美洲的。他要反轉這個過程,借以考察祖先如何從歐亞大陸到美洲,以及他們從東非經西亞過南亞或中亞分布到東亞和東北亞來的這一路地理人文環境。
1993年他從南美阿根廷開始,先從北向南縱貫巴塔戈尼亞冰川直抵大西洋,再經智利一路北上到達阿拉斯加。然后小艇橫渡白令海峽抵達俄羅斯。經太平洋西岸迤邐南行穿越冰封的苔原,西行雅庫茨克、貝加爾湖而至蒙古烏蘭巴托,沿著成吉思汗走過的路繼續西行到哈密中蒙邊境,然后循絲綢之路西行一段,又折返青藏公路到拉薩,沿中尼公路過樟木口岸入尼泊爾。然后再調頭回中國,從新疆繼續絲路的旅程。2000年,經北疆過霍爾果斯口岸到哈薩克斯坦。2001年3月,關野吉晴再度返回哈薩克斯坦,繼續西行到小亞細亞和中東,從北非到400萬年前的人類發源地——東非大裂谷。
關野吉晴的目的,是要體驗人類初民從非洲到美洲的艱辛。他放棄了采用動力機械旅行的方式,而是用雪橇、自行車、獨木舟、劃艇、鹿橇、狗橇、騎馬、騎駱駝、徒步等方式,分階段用藏民行等身禮朝圣斷續前進的方法,一段接一段地沿這條線路向東非進發。
古來今往的中外探險家,各有自己追求的目標:法顯和玄奘是追尋佛祖的教義;張騫是要溝通西域國家對付匈奴;馬可·波羅是追尋遙遠的文明;達·伽馬是要找繞過波斯人壟斷的絲路,通往東方的航路;哥倫布是要找到東方;龐塞·德萊昂找到北美的佛羅里達,是為了尋找不老的青春泉;皮薩羅到秘魯,追求的是印加人的黃金;斯科特和阿蒙森是要踏足人類沒有到達過的南極;斯文·赫定和斯坦因等是要補充中亞在地圖上的空白和考察消逝在瀚海中的中亞古文明……在關野之前,的確沒有人追溯人類從非洲移居南美的足跡。
古來今往的探險家,尤其是以名垂史冊為目的的近現代的探險家,基本都只關心到達目的地,對過程興趣不大,不過是將其看做是達到目的的必要手段而已。因此,他們與沿途的居民之間的關系,基本上就是油和水的關系,相互有很大的隔膜。但是在關野吉晴,就完全不一樣。他經常在路上停留下來幾天、幾周甚至幾個月,與當地居民一同生活,體驗當地的文明和風俗。也正因為如此,這6萬千米的歷程,他斷斷續續走了7年。當然,關野吉晴是大夫,能夠通過給偏遠地方的人治病融入當地社會。無論是過原始生活的印第安人,還是蒙古草原上的游牧部落,或者是青藏高原上的藏民,他都有過接觸。他也不是盡在好季節走這漫長的一路。比如,他走北極圈內的東西伯利亞時,正是嚴冬,溫度低至零下30多度。在哈密到吐魯番段,他騎車過的時候是火焰山正在噴火的夏季,他手臂上滿是水泡,臉也被曬褪了皮。
到玻利維亞,他劃小艇拜訪的的喀喀湖上的居民,與土著人一起釣魚。到秘魯故都庫斯科,關野特地進入深山,去一個偏僻的印加小村,看望一家印第安農民,他曾在那里住了一陣。到哥倫比亞,他越過安第斯山脈,到了東坡的亞馬孫叢林,看望在一個動植物保護區內工作了30多年的日本專家,專門了解那里的生態。在委內瑞拉,他劃艇進入亞馬孫莽林與世隔絕的亞諾瑪米人部落,住在他們的圓形大統屋里,了解他們的生活方式,與他們一起出去采集果子和漁獵,吃同樣的食物,也為這些過原始群居生活的印第安人看病。到美國后,他在亞利桑那州拜訪那瓦霍部落保留地。在阿拉斯加,他住進因紐特人家,同他們一起漁獵。就連過白令海峽,他也是用小劃艇過去的。前兩次他都失敗了,最后一次是因為連接太平洋和北冰洋的白令海峽風浪小,才得以成功。
從白令海峽登上歐亞大陸最東北角楚科奇半島,到俄國西伯利亞極東部的太平洋鄂霍次克海濱,正是冬季。關野面對的是零下35度的酷寒,一路到雅庫茨克沒有路,也沒有常規交通工具,只有狗橇和鹿橇。上路后人只能與狗一樣吃冷凍的海豹肉,住帳篷。幾天下來,關野的臉就被皚皚白雪反射出來的陽光曬得黑紅黑紅的。夏季從雅庫茨克到貝加爾湖邊的伊爾庫茨克,沿途很長一段路是沼澤地。地下的永久凍土,使苔原地表夏季融化的冰雪和雨水堆積在地表不得下滲,給馬幫行路造成了極大的阻礙。
伊爾庫茨克到烏蘭巴托,一路是戈壁地貌,一直延伸到中國的柴達木盆地和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昆侖山的北坡。沿途自然是淳樸善良的蒙古牧民用駱駝隊一站站接力般給關野一行領路。到哈密,他也進入了維吾爾人家。在西藏,他與邊境藏民一起翻山越嶺風餐露宿,跨越喜馬拉雅山去販賣鹽巴換糧食,一呆就是一兩個月。出中國后在哈薩克斯坦,他與到中國拉貨的土耳其卡車司機一起吃烤羊肉串。在阿拉木圖,他既進清真寺看開齋節祈禱,也跟怕餓而不遵守齋月規矩在白天吃喝的年輕穆斯林聊天。
這漫長的一路,他所交往的,幾乎都是土著居民,很少有白人。
2002年2月10日,關野吉晴歷經2990天,5萬千米的跋涉,終于達到人類始祖居住地——東非坦桑尼亞的拉埃特里。
上一篇:傳說中的“金銀島”
下一篇:北極之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