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字格局的盛京城
1634年清太宗皇太極改稱沈陽為“盛京”。盛京,滿文音譯為穆克屯和屯,簡稱穆克屯。其滿文體為Mukden hoton,Mukden是興盛的意思,hoton是指城郭,合起來便是盛京。
努爾哈赤進沈陽后,并沒有立馬著手修建,而是向西進攻,僅在城內靠著鎮邊門內(即九門里)依照女真族建筑模式建了一個比較簡單的“居住之宮”.皇太極繼承汗位后,對沈陽的城墻進行了再次修建。天聰元年至天聰五年(1627-1631)在原來城墻的基礎上建設新城,加厚、加高、加固城墻;把明朝的四門改為八門,八旗軍各守一門,城市的通道由明時的十字街改為井字街。明朝原來最為牢固的北門在戰爭中毀壞最小,又因為離努爾哈赤居住的地方比較近,非常幸運在清時保留了下來,成為第“九門”。
上一篇:《頒行剃發令》清朝歷史事件
下一篇:“固山”和“旗”-清朝-滿族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