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華陰·西岳華山》陜西名勝簡介
在華陰市華山鎮。西岳華山屬秦嶺山脈,雄峙于渭河平原南側,峭壁千仞,斷崖萬尺,向以天險而聞名,為五岳之一,而峻拔居五岳之冠,有五峰形若蓮花,古時花與華同用,故名華山。為五岳中之西部一岳,故稱西岳華山。宋大書法家米芾稱之為“第一山”,并刻石于山。
華山,古名惇物山。因西臨少華山,故稱太華山。華山之五峰,東曰朝陽,南曰落雁,西曰蓮花,北曰五云,又曰云臺,中曰玉女。據《太平寰宇記》記載,華岳有三峰,直上數千仞。據《方輿勝覽》記載,華岳三峰,芙蓉、明星、玉女是也。據《關中勝跡圖志》記載,實則五峰歧出,南為落雁,西為蓮花,東為玉女,北為云臺,中則香爐峰也。
華山早期為道教名山,是道教的第四洞天,稱之西玄山洞,為三元極真之天。農歷三月十五日為朝山廟會,五月有華山論劍會,八月有華山蟠桃會,九月有華山重陽登山節,特別是朝山廟會,山上道路人流如蟻,摩肩接踵,熱鬧異常。
華山主峰南峰最高,海拔約2100米,此山矗立,遙望猶如仙人巨掌,挺拔而出,雄偉非凡,為關中八景之一,有“華岳仙掌首一景”之說。這里奇峰,怪石,云海,鳴泉,松濤,飛瀑,有名勝古跡210多處,留題刻石1000余處。按自然變化有云華山、雨華山、雪華山、霧華山之美景,人云奇險天下第一山。
華山,自古至今,帝王將相,名士學子,工農兵商,登山覽景者數以億計。有的帝王,諸如黃帝軒轅氏、唐堯、虞舜、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等,皆登山巡禮。名士者,諸如楊寶、楊震、酈道元、李白、杜甫、韓愈、陳摶、蘇東坡、寇準、徐霞客、顧炎武、王宏撰、林則徐、于右任等,不唯登山,還留下詩詞或典故。歷代在華山上修建了大量的廟宇樓臺和巖洞,這些古建筑,依山就勢,巧為構筑,配以自然奇景,使氣魄雄偉的華山,更加峻秀壯觀。
華山名勝古跡非常多,現據《關中勝跡圖志》和實際相結合,將著名的一些勝跡簡介如下:
玉泉——在張超谷口,其水色如漿,傳說泉水和山上鎮岳宮玉井潛通,由玉井滲出,因置玉泉院(玉泉院另有簡介)為登華山之始點。
五里關——由峪口南行五里,石門擋道,此乃第一關;石門為第二關,形若斧劈,只身而過,有“華門”“鐵門”之稱。
石養母祠——由北向南入谷七里處。
張超谷——也稱張超霧市谷,谷內有臥仙坪、石室,人稱石室為脫骨處。
蘆花池——在張超谷中,后魏道士寇謙之故事,寇氏洞曉渾天儀,曾定天元五紀,后隨成公興去,棄其余算籌,化為葭荻即成蘆花池。
壺公石室——距玉泉10里,在華岳西北孤峰上,可容10余人,有泉、東北入霧市。東谷中即寇謙之算場,西谷中修羊公石榻。
希夷峽——據《都穆記》云,第一關4里至方洞,洞口斗崖百尺,名希夷峽。
車廂潭——據《水府記》云,華山車廂潭,乃第七水府。
槐市——據《峰麓名勝記》云,其地多槐,稱楊震槐市。清時其地名朱心谷。
莎羅坪——據《三才圖會》有娑羅庵,庵外東面石壁,可數十丈,鳴瀑掛壁而下,《華岳圖》云,洞天坪即莎羅坪。
上方峰——莎羅坪,其東絕巘為上方峰。據《雍勝略》云,上方白云宮,中方太清宮,下方云臺宮,皆在莎羅坪東峰上,周羽人焦道廣建。
甕腹峰——據《唐開元記》云,山突起如半甕,明皇嘉其高逈,欲于峰腹大鑿“開元”二字,填以白石,百余里皆見。因諫乃止。
西元門——據《十大洞天記》云,華山西元洞,周回30里,名極其洞天,乃長春之境。
十八盤——據《雍勝略》云,逾莎羅坪至十八盤,山最陡者有八折。
毛女峰——據《雍勝略》稱,秦時宮人字玉姜,入山隱此峰上,在道士谷春指導下食柏飲水,體生綠毛,人常見之。有毛女洞,洞中尤聞,鼓琴之聲。今洞已修葺。其西為太極總仙洞,下有車箱潭。
白鹿龕——據《漢武內傳》云,魯生女乘白鹿從王母而去,故名為白鹿龕。
青柯坪——據《雍勝略》云,在十八盤之上,有青柯館。據《關中勝跡圖志》記載,谷口至莎羅坪屬山麓,地多幽壑曲澗,上至青柯坪,通計得二十里,當山之半,登陟者可肩輿以達。凡上方以下諸峰,皆環繞于坪之左右。坪上有東、西道院、通天觀、梅花洞,洞內有禹王塑像。《華岳全集》曰:“羅列諸峰,屏環渭水,南面水簾、瀑布,太華勝概已得其大部焉”。
寥陽洞——在青柯坪右。
北斗坪——據《華岳圖》記,青柯坪西有峰插天,名北斗坪。
回心石——行至此地,游者眼觀石前萬丈陡崖,直聳云端,上則畏險,下則不舍,往往徘徊不定,欲登又不欲上,欲下又欲登攀,無堅強意志者,竟畏險而止,故曰回心石。
千尺幢——據《水經注》云,高6丈余,上者皆由所涉,更無別路(今已另有索道上達北峰)。欲出井望空視明,如在室窺窗似的。這里有臺階260余級,游人手挽索以登,仰望天際,一線天開,俯視腳下,如臨深淵。石級頂端有井口,井口有鐵索,將口蓋一蓋,古時通往華山之道,便被堵絕,故謂此處為太華咽喉。
百尺峽——據《水經注》云,東上百丈崖,升降皆須攀繩挽葛以行。峽中有一巨石,狀如魚脊,山崖陡絕,兩壁相通,需攀鐵索登石梯山道而上。今此處已修過。
媼神洞——據《通志》記載,在二仙橋上,洞內恭懸圣祖仁皇帝御賜“抱真”二字匾額。據《關中勝跡圖志》記載,廟宇依山所建,青松映門。今名群仙觀。
老君犁溝——據《三才圖會》一云離垢,傳為老君登華山離塵卻垢處。這里東為陡絕的石壁,西為深奧的幽壑,中為溝,握索捫級而登,高570級。相傳老君見人們修路甚艱一夜之間,以鐵牛犁成此道。故有此名。簡稱犁溝。
鐵猿崖——亦名猢猻愁,位于老君犁溝盡頭處,崖壁奇峭,上有鐵猿鼙踞崖畔。
云臺——兩岸峰嶸,四面懸絕,上冠景云,下通地脈,屹然獨秀,有若云臺。據《峰麓名勝記》云,貞觀中有道士寇謙居此,自號長春先生。云臺峰,只峰南一徑可通諸峰,比之諸四峰較低,卻此峰以景色秀麗而著稱。
玉女窗——據《峰麓名勝記》云,在云臺南峰上,有石門,入丈余,直上,石窯如窗,望見南峰,明星玉女之別館也。
神士崖——在云臺峰東南百步。
公主峰——據《述異記》云,與云臺峰相近。漢南陽公主避莽亂,入山得仙,有朱履遺跡。
竇谷——有3洞。上洞莫能到,中洞飛石堵門,下洞多有隱居之人。相近有碧云洞,據《峰麓名勝記》云,下為碧云溪,宋有鄭云叟、鄭明處、瞿士端、羅隱之居此,時稱四高士崖。
白云峰——據《峰麓名勝記》云,在岳東北,唐金仙公主修行之所,名曰白云宮。側有焦真人石洞。
白羊峰——據《雍勝略》云,在岳西北五里,層崖晃朗,洞室空溹。昔有人隱此,莫知姓名,常乘白羊往來,因以名峰。
焦公崖——在岳東南,為焦孝龍隱居之處。
搦嶺——今稱蒼龍嶺,或名夾嶺。從云臺峰向前,過擦耳崖、天梯,即達蒼龍嶺,南北長達1500米,有石階246級,徑寬僅1米,中間突起,兩旁斷崖深谷,遙望白云青松,令人心驚目眩。
擦耳崖——崖邊鳥道一線,路不盈尺,下視千仞,不辨水石,游人必須面壁挽索,貼身探足慢行。及至盡處,更須轉身就崖,攀鐵索,登石鏁而上,凡30級,此之謂“上天梯”。
韓愈投書處——唐代文學家韓退之,鼓足勇氣,登華山蒼龍嶺,及至回頭一望,恐懼失色,自己思忖,絕無生還之望,抱頭痛哭,寫些遺書及遺物,投擲崖下。同行者將他以酒灌醉抬了下來。故此處有逸神巖,巖上刻,“韓愈投書處”等大字。后來,有位百歲老人趙文備,精神矍鑠,走過蒼龍嶺,笑過逸神巖,笑談韓愈故事,后人在此又刻下“趙文備百歲笑韓處”幾個大字。
金鎖關——逾蒼龍嶺后,經五云峰渡橋,銜脊而上,即達金鎖關,是登東、南、西三峰必經的險隘處。又稱通天門。杜甫《望岳》詩中的“車廂入谷無多路,箭笞通天又一門”,指的就是這里。
宗土祠——也稱宗土地祠,位于三峰口,據《三才圖會》云,趨云山崖有宗土地祠,謂華為群山之宗也。
細辛坪——據《雍勝略》記,在頂之西南隅方圓三四畝盡是中藥材細辛。坪東過溪口登巨石上有鐵坊,曰太極東元門。又自坪西行百余步,有朝陽洞。
玉女峰——明玉履有《玉女峰記》、《集仙錄》云,明星、玉女居華山,服玉漿,白日上升。此峰又稱中峰,傳說春秋時隱士蕭史善吹洞簫,簫聲引動了秦穆公女兒弄玉的愛慕,遂拋別宮廷富貴生活,跟蕭史來此隱居,故中下名此峰曰玉女峰。峰上有玉女祠、玉女洗頭盆,以及飛龜、龍窟、石龜躡(為唐玄宗李隆基禱雨投簡處)、舍身樹、引鳳亭、鳳臺、品簫臺、玉女石馬等。
醴泉——在玉女祠旁,泉水甘甜如醴,故名。
玉女洗頭盆——據《雍勝略》云,玉女祠前有五石臼,水甘碧澄澈,不干不溢。
東峰——即朝陽峰,《名山記》中說東峰即朝陽峰。這里有朝陽臺,是觀日出的絕妙之處。有楊公塔(即楊虎城筑,書有“萬象森羅”四字),希夷洞(即三茅洞),甘露池,青龍潭,清虛洞,鐵瓦亭,還有漢武帝劉徹尋衛叔卿的博臺。
下棋亭——傳為陳摶(希夷)和趙匡胤下棋處,趙匡胤敗局,將華山輸給陳摶。這里懸崖鐵索直下,約10丈余,索盡則須蹠崖自度,人稱鷂子翻身,為華山有名的險景之一。
三茅洞——據《三才圖會》云,東峰上有三茅洞,前為小殿,有陳摶(希夷)像。殿左有崖,當東峰盡處。
仙掌崖——位于華山東峰的東北處,有山峰稱石樓峰,據《名山記》云,此峰高于玉女,其東壁則為仙人掌。據《西征賦》云:眺華岳之陰崖,睹仙掌之遺跡。這里石髓凝結,黃白相間,歧出如指掌。傳說古代有河神巨靈,左手托起華山、右足蹬開中條山,給咆哮的黃河水讓出一條入海之道,于是排走洪水,拯救萬民,仙掌崖是巨靈神推山時留下的手印。掌上半輪如月,光可鑒人,題稱“石月”。據書載,此實為東漢獻帝劉協初平四年(193年)十月和十二月兩次地震所形成的,其傳說乃歸傳說而已。
蓮花峰——即西峰,據《名山記》云,從云臺望東西二峰上分下合,若并蒂蓮花,南峰藏其間如蓮房。峰頂有翠云宮,前有大石,狀如蓮花。旁有巨石中裂,形如斧劈,名曰斧壁石,神話《寶蓮燈》劈山救母的典故就發生在這里。書生劉彥昌上京趕考路過華山,在華岳廟留詩,三圣母羨慕人間男女之情,設黛家莊招親之事,生兒沉香,其兄楊戩生氣,把三圣母壓在華山下,沉香為救母以巨斧劈石而開,救出了母親。峰頂之西有巨靈足跡,印長3尺深1寸。西峰絕頂有石,豐隆而夷上,稱摘星石,為西峰的最高巔。此外,西峰還有西元洞相連處的洞元石室、蓮花洞、舍身崖、蓮花山莊。
鎮岳宮——在華山東、南、西三峰相連處的中洼小盆地西北隅,舊名上宮,倚山壁而構筑,宮前有玉井。玉井東北有石洼如臼,共有28臼,累累如貫珠,上承玉井,水自崖端下注山腹,至水簾洞泄之。
玉井——在鎮岳宮前,據《三才圖會》記,深可10丈,圓徑半之。其旁有玉井樓,與鎮岳宮相對,井水甘美,清洌異常,相傳曾生千葉白蓮。韓愈《古意》詩曰:“太華峰頭玉井蓮,花開十丈藕如船。冷比霜雪甘比蜜,一片入口沉疴痊。”
石仙人——據《登真隱訣》云,洞口有丹石間青石,似丹青畫出仙人之形,冠帔衣服,無不周備,號曰石仙人。
洞元石室——據《名山記》云,一名裴君石室。真人裴君入石室,精思至道,積23年,降五龍元老之所。
落雁峰——是華山的南峰,海拔2200米,頂上有明代金天宮,也稱白帝祠。祠后絕頂有老君洞,相傳老聃李耳隱居于此。洞北有太上泉,《道經》稱太乙池,俗稱仰天池,池廣1米見方,大旱不涸,池水青綠,東注澗下。池旁鐫刻“光天化日”等刻字。
葛蒲池——據《水經注》云,屆山頂上方,七里,靈泉二所,一名蒲池,西流注于澗;一池就是仰天池。
避詔崖——據《華岳圖》云,希夷表云“九重恩詔,休教丹鳳銜來,一片野心,已被白云留住”,因以此名崖。崖上有巨石上覆如屋,傳焦道廣和陳希夷(即陳摶)先后居此,陳摶手書“避詔崖”三字鐫刻崖上。
南天門——避詔崖東面崖下,有石坊一座,稱南天門,坊外有石坪,方廣丈許,下臨絕壑。此外,南天門有聚仙坪。西出即長空棧道,棧以鐵杙插入石壁上,承以青石板,廣不過8寸,至朝元洞。
賀老洞——走長空棧,至朝元洞后,再穿井而下踏上懸空木椽,緊攀鐵索,面壁屏息,緩步橫行,乃抵賀老石室,傳為賀云希靜養之處,所以又稱“僻靜處”。室內錫灶猶存。室旁崖上鐫刻“全真巖”三大字,字跡盈米,填以赤色,上下懸絕。
燕子微石室——據《峰麓名勝記》云,漢明帝劉莊時,有燕子微隱居于此,故名。
煉丹爐——在落雁峰西北山腰的孝子峰上,相傳為老聃煉丹之處,峰半有煉丹爐,據《三才圖會》云,爐徑丈余,高可6尺。峰頂有池,名八卦池。
華山,藏礦甚豐,有水晶石、洗石、礬石、陵石、白英石,植物有著名的唐槐、晉柏、無憂樹、華山松、萬年松、茯苓、細辛、山藥、百合、人參、松子、靈芝和動物金錢豹等。
自古華山一條道,1994年7月1日開始建索道,于1996年4月10日正式營運,全長1550米,下站設黃甫峪瓦廟溝口,上站設華山北峰,高低差755米,10分鐘一往返,并在黃甫峪修建登山公路與華山索道相接連,開辟了第二條上華山的道,這條上山道人稱“智取華山道”。
華山為全國旅游四十佳之一。
華山為全國第一批44處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
華山為全國4A級旅游風景名勝點之一。
上一篇:《西安·跨區域·西安城垣》陜西名勝簡介
下一篇:《延安·黃陵縣·軒轅廟》陜西名勝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