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元(1635—1704年),字易直,又字渾然,號習齋,河北博野人。清兵入關,他父被掠,母改嫁。51歲時到遼東尋父,經一年余負父骨歸葬故里,一生絕大多數時間在家鄉度過,以教書為業,很少著書,他的 《四存編 (存學、存性、存治、存人)》、《四書正誤》、《朱子語類評》、《習齋記余》,皆為門人纂錄而成。如果沒有他的學生李塨的宣傳,他的學說肯定淹沒無聞了。
顏元的學問全在“習行” “踐履” 上,他反對宋明理學抹煞客觀事物和具體實踐的“空談性命”之學。否認讀書、靜坐、反省是學問。他說: “儒道之亡,亡在誤認一 ‘文’ 字”,“率古今之文字,食天下之神智”。他反對讀書,并不反對學問,他認定讀書與學問是兩回事。他說: “人之歲月精神有限,誦說中度一日,便習行中錯一日; 紙墨上多一分,便身世上少一分。” 他這種把讀書看作影響學問的觀點,當然是一種極端主義了。
在哲學上,顏元反對“天理”論,反對宋明理學家的“理在氣先”說。他說天下沒有“無理之氣”,也沒有“無氣之理”。他提出 “氣即理之氣,理即氣之理” 的理氣一元論的唯物主義觀點。
在社會政治思想上,顏元反對西漢董仲舒的 “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提出 “正其誼以謀其利,明其道而計其功”,主張把利和義結合起來,希望達到經世致用的功利目的。
顏元的思想學說是對清代統治者推行理學的一種反動,具有重要的思想解放意義。對后世重視實踐、強調實踐第一性的認識論有重要影響。
上一篇:《治理西藏》清朝歷史事件
下一篇:《浙東學派》清朝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