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震(1723—1777年),字東原,安徽休寧人。他是乾嘉考據學派皖派的代表。他出身貧寒,當過小販,主要靠教書維持生活,乾隆時編修 《四庫全書》,特召為纂修官,在史館5年,病死。
戴震是考據學大師,但他并不為考據而考據,而是通過訓詁探討古書義理,猛烈抨擊宋明理學,他的代表作 《孟子字義疏》從考據訓詁闡發 “理”、“天道”、“性”、“才”、“道”、“仁義禮智”、“誠”、“權”等哲學范疇的根本意義,以反對“宋以來儒書之言” 為主。他肯定世界是“氣” 的變化過程,而 “氣化流行,生生不息”,就是“道” 或“理”?!皻狻?的內容是陰陽五行,也就是“道” 的實體?!兑住は缔o》 中所謂 “形而上” 的 “道”,就是“未成形質” 以前的 “氣”; “形而下” 的 “器”,就是 “已成形質” 以后的物。這就有力地批判了理學家所謂的 “理在氣先”的理論。他說: “事物之理,必就事物剖析至微,而后理得”,強調了從具體考察事物中認識事物的 “理” (規律),這就是說物質世界是感覺的來源。
他對理學家把 “天理” 和 “人欲” 看作不可調和的對立物,提出了尖銳的批評。他指出程、朱理學是 “以理殺人”,比酷吏“以法殺人”更可怕,這是他對封建統治者借口 “理義” “名教”殘酷束縛人的正義反抗,表現了鮮明的反封建統治的異端思想。
戴震從抽象的人性觀點出發,提出 “體民之情,遂民之欲”,希望封建統治者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精神來對待他的臣民,這只是一種幻想,表現了他思想解放的局限。
上一篇:《籠絡漢族地主階級》清朝歷史事件
下一篇:《蒙古地區的開發》清朝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