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哲學文化·法家
戰國時期以法治為思想核心的重要學派?!稘h書·藝文志》把其列為九流之一。其思想淵源可上溯至春秋時期的管仲和子產,前期法家先后以李悝、商鞅、慎到和申不害為著名代表。戰國末期,韓非綜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勢”和申不害的“術”,成為法家學說的集大成者。法家在理論上各有特色,在方策上亦各有別,但都主張以“法”治國。強調“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于法”(《史記·太史公自序》),主張強化君主專制,以嚴刑峻法治民,獎勵耕戰,以法為教,以吏為師等,表現了新興地主階級激進派的政治路線,為統一的封建國家的建立提供了理論依據。漢武帝獨尊儒學后,獨立的法家學派逐漸消失,但其學說的某些成分被尊為“正統”的儒家和各派勢力所吸收、利用,繼續起著維護封建統治的作用。但是,法家思想對以后的一些唯物主義者和進步思想家仍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文化發展·河洛文化區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經濟文化·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