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面趣談·張之洞
張之洞(1837~1909),字孝達,號香濤,又號壺公,晚年號抱冰老人,人多以南皮、廣雅、香帥相稱,死后因謚號而被稱為張文襄公。直隸南皮(今屬河北)人。晚清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同治年間探花。曾長期任職翰林院等閑職衙門(其間外放湖北學政與四川學政),成為京師清流黨要角。1882年起,他先后擔任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并兩次署理兩江總督,在當時的封疆大吏中地位僅次于李鴻章。其間,他主持興辦了大量的洋務事業,成為后期洋務派的領袖人物、中國近代重工業的創始人。毛澤東曾說過:“講重工業,不能忘記張之洞。” 1907年,年屆古稀的他進京入閣拜相(軍機大臣、體仁閣大學士),登上了傳統仕途的極峰。張之洞作為思想家,最著名的是他由《勸學篇》所構建的 “中體西用” 文化觀。現代史學大師陳寅恪說自己 “議論近乎曾湘鄉 (國藩)張南皮(之洞)之間”,足見受其影響之大。遺著輯為 《張文襄公全集》。
體度莊安 氣象雍裕
張之洞長期在湖北為官。他的書法與曾在湖北為官的梁鼎芬、端方的書法都很出名,時稱“三體”,為鄂人仿效。從他的書法扇面看,他的字學蘇東坡,楷法精整,筆力雄闊,結字謹嚴,墨氣凝聚,體度莊安,氣象雍裕。他寫字善用側鋒,點畫顧盼有情,變化多端。
《書法》扇面 張之洞
上一篇:扇面趣談·張乃驥
下一篇:信札趣談·張元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