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裁的古儒
印度在公元前800年左右產生了“古儒”學校。“古儒”指的是對論證經義的書——《奧義書》的研究,注釋的專家,是印度教育史上對于經義具有研究而又專門從事青少年教育工作的人,他們在家設教。“古儒”進行教育、教學的特點是絕對獨裁。古儒學校是印度最為重要的教育中心之一。許多不愿或不能親授其子女的人家送子女就讀于古儒。
不同階層或種姓的子弟入學年齡各不相同,一般地來說,婆羅門子弟七歲入學,剎帝利子弟八歲入學,吠舍子弟十一歲入學。來自四面八方的學生,在成為古儒的正式學生之前,要舉行隆重的儀式,經過古儒的檢查考驗認為合格者方可入學。
“古儒”為學生除了四倦吠陀外還設置了歷史、文法、祭禮規則、數學、預兆學、時間學、倫理學、字源學、發音學、禮儀學等許多科目。他們要求學生在學習完這些科目之后再研究吠陀。
“古儒”十分重視學生的道德行為規范的培養和訓練。學習期間,“古儒”對學生的衛生習慣、宗教信仰、言談舉止等方面都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學生必須每天沐浴,禁止食用蜜、肉等食品及辣味食物,禁止使用各種香料,佩帶花冠,禁止白天睡覺、乘車、穿鞋、貪財、發怒、戀愛、玩弄樂器、跳舞、誹謗、恐嚇。在老師面前不許交叉雙腿、或倚靠墻壁或伸其雙足。禁止學生吐痰、狂笑,打呵欠。禁止飲酒,學生不準凝視或接觸婦女。
古儒為學生制定了上述一系列清規戒律,他們要求學生按其要求絲毫不差的做到,并且不允許學生對這些清規戒律提出任何疑義或自我主張,學生對老師必須無微不至的侍奉和無條件的服從,師禮不周和學習不誠,就有被開除的可能。學生對教師的侍奉、照顧,教師對學生的關心、義務都有明確的規定。
所以,在“古儒”學校中,學生的一舉手一投足都要符合一定的規則,學生的一頻一笑都必須遵守一定的戒律,不得有任何隨心所欲的言行。這種教育必然導致獨裁的形式主義,學生必須絕對服從教師教誨,容不得半點懷疑和思考,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記憶。嚴格的等級種姓制度,口授教學以及艱深晦澀的吠陀經,加上教師的絕對權威,都不利于發揮學生個人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因此,這種教育培養出的只是唯命是從、死記硬背、頭腦僵化、缺乏創造力的書蠹和婆羅門教士。
當然,古儒及其所設學校在印度教育史上的歷史功績是不可磨滅的。但其辦學形式及教學方法上所表現的絕對“獨裁”確實壓抑了兒童的個性及其自我需要,所培養出來的人也是毫無特色只知順從的缺乏獨立思考的人,這種人懂得遵守種姓制度的各項規定,正是當時統治階層所需要的。
上一篇:狡兔死,走狗烹——文種的懊悔
下一篇:電影文學自身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