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經武緯的張說
張說(? ~730年),字道濟,又字說之。唐代洛陽人。永昌元年(公元689年)應武則天賢良方正科考試,以對策第一被錄取入仕,授太子校書郎,升任門下省的諫官左補闕。中宗即位后,召為兵部員外郎,累遷工部、兵部二部侍郎,以母喪守制,復起為兵部侍郎兼修文館學士。睿宗即位,出任雍州刺史,逾年,進為同中書門下平章政事 (宰相),監修國史。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授任尚書左丞,后為中書省的長官中書令,封燕國公,實封300戶。因與姚崇不合,降為相州 (治今河南安陽)刺史(州行政長官),并州 (治今山西太原)長史兼天成軍大使,后召入京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明年,復進為中書令,玄宗開元十七年 (公元729年) 任右丞相,進為左丞相,不久,晉為秩從一品的開府儀同三司。終年64歲。
張說歷經武則天、中宗、睿宗和玄宗四朝,居官42年,其間曾因不屈服于武則天、張易之的淫威而被革職流放于嶺南,也曾因對穩定唐室有功而被睿宗、玄宗委以重任,三次出任宰相要職。他以其文經武緯的韜略,為唐玄宗的治國安邦作出了有益的謀劃,對開元盛世的形成有著重大的影響。
張說生活在唐王朝政治動蕩的年代。唐隆元年 (公元710年),中宗死后,中宗的兒子溫王李重茂即位改元,譙王李重福為謀取帝位,在張靈均、鄭愔的唆使下,在洛陽起兵,旋即兵敗自殺。當時東都留守在處理此案時,逮捕數百人而不能結案,弄得人心惶惶。睿宗為了徹底弄清其案,穩定社會秩序,派張說到東都洛陽處理這一案件。他以最短的時間,查明案情,將李重福的主謀張靈均、鄭愔抓獲歸案,免除了政治后患; 同時把株連的數百人全部予以釋放,也免除了他們的冤獄之災。因而得到睿宗的贊賞。睿宗的妹妹太平公主心懷不滿,極盡其攻擊排斥之能事,當年十月張說就被罷去相位,調離長安,出任東都留守。
睿宗李旦登基以后,政局極不穩定。太平公主加緊進行奪權的部署。為了不使太平公主的陰謀得逞,張說向睿宗建議,讓太子李隆基監國,其目的,就是要通過李隆基監督朝政,來震懾太平公主及其黨羽,穩定人心和政局。睿宗采納了他的建議,即日便下詔讓太子監國。太極元年 (公元712年),睿宗宣布遜位,太子李隆基繼承皇位。這時太平公主與掌握京都羽林軍的主要將領密謀,又與宮中元妃勾結,妄圖采取下毒于膳食的方法毒死玄宗。就在太平公主即將發難的關鍵時刻,張說派人向玄宗進獻了一把佩刀,玄宗深知他的用意,采取斷然措施,一舉挫敗了太平公主的政變計劃,從而結束了唐朝長達8年之久的政治動亂局面,使玄宗順利地完成了由 “太子監國” 到繼位登基的歷史轉變。同年八月,玄宗召他回到京都,任命他為中書令,并封他為燕國公,食祿300戶。不久,因與姚崇矛盾被參,貶至相州任刺史。
開元九年,張說第三次出任宰相。建議玄宗到太原祭后土,為農祈谷,到泰山進行封禪,以展現唐朝的國威。因而遭到李林甫等人的誣陷謀害,于是被逮捕下獄,玄宗雖然寬恕了他,未予治罪,可也免去了他的相位,使他專任尚書左丞的虛銜。
開元年間,突厥、黨項族的叛降不定,直接影響著國內局勢的穩定。在如何對待突厥、黨項問題上,張說主張采取政治安撫與軍事鎮壓相結合的手段。一方面用政治安撫的辦法妥善安置并州北部等地的突厥降民。開元九年,朔方節度使無端誘殺了突厥大大小小的頭目,引起并州大同以北的突厥部落九姓同羅及拔曳固部的恐懼和不安,大有一觸即發之勢。當時任并州長史兼天成軍節度大使的張說,只身帶領20名親兵,不顧個人安危,深入突厥部落的腹地,住在他們的帳篷之中,對他們曉以大義,進行政治安撫。由于他的大智大勇和對突厥邊民以誠相見,使九姓同羅、拔曳固等突厥降戶對唐室消除了疑慮,免除了并州北部的邊患。他又奏請玄宗設置麟州,安置反叛突厥、黨項的人戶,從事生產,并將河曲一帶的突厥降民遷往中原地區,從而避免了一場戰爭災禍。另一方面,采用軍事鎮壓的方法,來對付反叛唐朝的突厥、黨項等少數民族部落,為此,他提出建立一支精兵去對付游牧部落的鐵騎。張說當了兵部尚書之后,對軍隊進行了兩大改革。第一是精簡軍隊,裁簡冗員。將60萬邊防大軍裁為40萬,對裁減下來的20萬人,勒令他們還農耕田,增加農業生產的力量。第二是廢除府兵制,改為募兵制,募兵制實行后,朝廷在10天內征募到13萬青壯年,分赴各地守衛,大大增強了邊疆的防衛力量。從當時情況看,這兩項軍事制度的改革,確實加強了唐朝軍隊的建設,為開元盛世起到了一定的保證作用。
張說在文學方面也頗有造詣。他善于詠詩,更善于寫文章。他的七古詩對以后的七古、七律詩頗有一些影響。《舊唐書》評價他在文學上的成就說: “為文俊麗,用思精密。”朝廷的許多文件多出自他手,尤其擅長碑文、墓志銘等。還說: “天下詞人,咸諷誦之。”他的著作甚多,輯入于《張燕公文集》,共30卷,今僅存25卷。他不但長于文學寫作,而且文德亦為世人所稱道。
張說還非常重視修史和學術研究工作。他在主持編修國史期間,與陸堅等人合纂的《初學記》、《唐六典》等,都是具有很高學術價值和資料價值的著述。他還參與了 《三教珠英》 的編寫。他關心學術研究事業。首創洛陽麗正書院,后玄宗改名為集賢殿書院。在他主持下集中了一批學者在此專門從事學術研究工作。
由于張說具有文經武緯之才,為開元盛世的形成作出了自己的貢獻,所以在他逝世后,唐玄宗特意停止了開元十九年的春節朝會,并在光順門為他舉哀。特意賜給御書的“文貞” 的謚號,封他為開府儀同三司,以褒獎他在文壇上的巨大影響和貢獻。《舊唐書》盛贊他的文經武緯。《新唐書》亦說: “開元文物彬彬,說力居多。”
上一篇:敢于直言進諫的王惲
下一篇: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